渡水傍山寻石壁,白云飞处洞门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渡水傍山寻石壁,白云飞处洞门开。
仙人来往行无迹,石径春风长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渡水傍山寻石壁”一句,以动作开篇,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寻觅那隐秘的石壁,显示了一种探幽寻奇的情怀。这里的“傍”字用得精妙,它既描绘了行走的姿态,也暗示了一种缓慢与慎重。
“白云飞处洞门开”则是景象转换之处,“白云飞处”通常象征着仙境或高远,这里指引出了洞府的出现,洞门的“开”字生动地展现了神秘而又自然的境界。
接下来的“仙人来往行无迹”一句,直接点明了这是一片超凡脱俗之地。诗中的“仙人”不仅是对山中隐逸者的称呼,更象征着一种精神状态——纯净、自由而又超越尘世的存在。而“行无迹”则强调了这种存在的轻盈与自然,不为世间所羁绊。
最后,“石径春风长绿苔”一句,通过对石径春风与绿苔的描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永恒。这里的“春风”不仅是季节的指示,更带有一种生命力和温暖,而“长绿苔”则象征着岁月静好与自然恩赐。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绘,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神秘又美好的仙境世界。
怜子昔参江上僚,前功如日鬓萧萧。
莫轻小县深谷里,续丝运轸琴方调。
薄冰未随野梅结,和风已催山杏发。
廋文露巧众术同,一心之纯天与通。
群嶂倚天傍四环,中峰受拱低伏蹲。
云锦交流紫团外,却注彭蠡如倾奔。
道陵已去丹灶冷,今代符行妖鬼静。
孔师何事亦逃儒,为爱冰林雪蒙顶。
我居无山冬不雪,只受虚空满轮月。
子能作意肯重来,更待墙东笋堪掘。
兹邦异气候,十月阳屡暴。
清霜云几何,累日困袢燠。
病羸谙冷暖,衣屦迷单复。
上印自悬车,来谂蒙击毂。
东池属草创,斤斧声未缩。
野蔓翳前庭,中函数株菊。
呼锄不受柄,善恶忧两覆。
宾筵煨苦蓣,怜我岁不熟。
诸豪蔼时彦,灵美竞龟玉。
学山留一尘,到海空百渎。
惭无歌舞伴,漫有针石勖。
意阑各东西,微月耿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