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芳草燕争飞,寒食清明客未归。
山远定劳慈母望,地偏真与故交违。
十年书剑嗟何补,二顷榛芜悟昨非。
羁思不堪长缱绻,几回愁绝送斜晖。
落花芳草燕争飞,寒食清明客未归。
山远定劳慈母望,地偏真与故交违。
十年书剑嗟何补,二顷榛芜悟昨非。
羁思不堪长缱绻,几回愁绝送斜晖。
这首明代诗人邓雅的《清明》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落花芳草燕争飞”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展现了春日落花纷飞、芳草葱郁、燕子忙碌的生机勃勃之景。然而,这美景并未带来诗人的欢愉,反衬出他“寒食清明客未归”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山远定劳慈母望”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母亲的深深思念,他知道母亲在高山上定会翘首期盼他的归来,这种亲情的牵挂让人心酸。“地偏真与故交违”则暗示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与旧友难以相见,增添了离群索居的孤寂。
“十年书剑嗟何补”感慨十年来苦读苦练,却似乎未能改变生活的现状,流露出一种功业无成的无奈。“二顷榛芜悟昨非”进一步反思过去,意识到过去的追求可能并非人生真谛,如今面对荒芜的土地,诗人有了新的领悟。
最后两句“羁思不堪长缱绻,几回愁绝送斜晖”直抒胸臆,诗人无法承受长久的羁旅愁绪,每当夕阳西下,他的愁绪便愈发深重,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清明时节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怀念。
萧然古丘上,有石传陨星。
胡为霄汉间,坠地成此精。
虽有坚白姿,块然谁汝灵。
犬眠牛砺角,终日蒙膻腥。
畴昔同列者,到今司赏刑。
森然事芒角,次第罗空青。
俛仰一气中,万化无常经。
安知风云会,不复归青冥。
长官平昔嗜林丘,僧与开亭待胜游。
修竹回环扶碧瓦,小池方折转清流。
春深鶗鴂催诗句,夜静蟾蜍入酒舟。
只恐政成留不得,县人空此忆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