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太尉被召归觐》
《送王太尉被召归觐》全文
宋 / 宋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汉廷择日筑韩坛,绿诏连催觐帝关。

十乘元戎方叔贵,九天鸣鼓亚夫还。

袍薰瑞气葱葱外,仗入清尘九九间。

好为君王言敌事,早将功业勒燕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wángtàiwèibèizhàoguījìn
sòng / sòng

hàntíngzhùhántán绿zhàoliáncuījìnguān

shíchéngyuánróngfāngshūguìjiǔtiānmínghái

páoxūnruìcōngcōngwàizhàngqīngchénjiǔjiǔwèn

hǎowèijūnwángyánshìzǎojiānggōngyànshān

注释
韩坛:祭祀韩国的坛场。
绿诏:绿色的圣旨,表示皇家命令。
元戎:主将,高级将领。
亚夫还:指周亚夫归来的典故,象征胜利归来。
袍薰瑞气:战袍上散发出吉祥之气。
九九间:形容众多或连续不断。
燕山:此处可能象征边关或战场,也可能指代某座具体的山。
翻译
朝廷选定吉日建造祭祀韩国的坛场,绿色的圣旨接连催促官员进京朝见皇帝。
十辆战车的将军方叔地位尊贵,天空中响彻战鼓,亚夫将军凯旋归来。
将领们的战袍上散发着吉祥的气息,仪仗队在清尘中排列整齐,共九重行列。
他们应为君王讲述敌情,早日将功勋刻在燕山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官被皇帝召回的场景,通过对时间、地点和人物行动的精细描述,展现了朝廷的权力与威仪,以及臣子对君王的忠诚和期待。

“汉廷择日筑韩坛”,开篇即设定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庄严的气氛,汉廷指的是汉朝的宫廷,选择吉日筑造祭祀先祖的高台,显示出对传统礼仪的重视。"绿诏连催觐帝关"则透露出皇权的紧迫与神圣,绿色通常象征着皇家的权威,而诏书是皇帝颁布的命令,这里说明了皇帝对时间的掌控和对臣子的召唤。

接着,“十乘元戎方叔贵,九天鸣鼓亚夫还”,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官员的威严与权力。"十乘元戎"暗示着高官的尊贵,而"九天鸣鼓"则象征着最高统治者的号令和警醒之声,"亚夫还"表明了官员们迅速回应皇帝的召唤。

“袍薰瑞气葱葱外”描绘了高官们身穿华丽朝服时散发出的祥瑞气息,而“仗入清尘九九间”则展现出他们进入深宫后的庄严肃穆,"九九"在这里象征着最高的尊贵。

最后,“好为君王言敌事,早将功业勒燕山”,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忠心和期望,为君王筹划对付敌人的策略,并希望能早日建立功绩,"勒燕山"则是对功业永恒记载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手法,不仅展现了朝廷的威仪,也传达了臣子对君王无限忠诚和期待。

作者介绍
宋祁

宋祁
朝代:宋   字:子京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生辰:998~1061

宋祁(公元998年—公元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高祖父宋绅徙居开封府雍丘县,遂为雍丘(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北宋官员,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词人。司空宋庠之弟,宋祁与兄长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范镇为其撰神道碑。天圣二年进士,宋祁初任复州军事推官,经皇帝召试,授直史馆。
猜你喜欢

杂感四首·其二

为马为牛任尔呼,此身本是旧狂奴。

生来铁骨终难换,悟去禅心最易枯。

争竞百年何所有,繁华一梦总虚无。

时艰那可谭经济,不若论交到狗屠。

(0)

锦水·其十

九游星动起天兵,百战江河夺帝城。

南土家居宜白下,别来人望失苍生。

殚金大累屠龙党,清酒先寒杀虎盟。

缄口莫谈新国事,山栖无用上公旌。

(0)

登杓江楼感事·其四

遁迹烟丛老不辞,尘埃纷密眼难支。

高碑草草惭诸葛,新曲呜呜为李奇。

抚尔定为千载绝,嗟予多积万方诗。

孤怀久蓄酸心语,对著群鸦不敢提。

(0)

明日·其二

竟假风云量伯才,铁衣金剑自崔巍。

相为臣妾留馀地,又有河山造劫灰。

饲虎图龙心血瘁,续凫成鹤泣忧来。

东皇雨泽膏民浅,荠麦青青过绿苔。

(0)

丙辰北来诗第五章·其四

是非恩怨两重重,偏反言词掉舌工。

修外美文矜死豹,承馀彰过毁诒龙。

至游不适仙踪远,好梦将圆幻影封。

寄语云师休怏怅,云中鸡犬许人从。

(0)

移居绵侠营

惆怅梅边想战尘,往来何地著吟身?

客怀漫比官为业,物望谁云国有人。

花发休论沧海事,水清聊结草堂邻。

东风草草劳人目,又看江南二月春。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