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鹫岧峣傍紫冥,坐来烦暑入清泠。
千山忽掩风云碧,双眼偏留薜荔青。
檐鸽过雷时自堕,钵龙旋雨暗闻腥。
深杯但至毋论数,慧远于今也不醒。
飞鹫岧峣傍紫冥,坐来烦暑入清泠。
千山忽掩风云碧,双眼偏留薜荔青。
檐鸽过雷时自堕,钵龙旋雨暗闻腥。
深杯但至毋论数,慧远于今也不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弟弟在大佛寺游玩时遭遇雨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和禅宗的智慧。
首联“飞鹫岧峣傍紫冥,坐来烦暑入清泠”以“飞鹫”、“紫冥”、“清泠”等词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千山忽掩风云碧,双眼偏留薜荔青”两句,通过“千山”、“风云”、“薜荔”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莫测与生机勃勃,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颈联“檐鸽过雷时自堕,钵龙旋雨暗闻腥”则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景象,通过“檐鸽”的自由与“钵龙”的沉静,以及雨声中隐约的腥味,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多样性。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也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尾联“深杯但至毋论数,慧远于今也不醒”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在雨中畅饮,享受当下,不计得失的生活态度。这里的“深杯”象征着心灵的满足与精神的愉悦,“慧远”则是对古代高僧慧远的引用,寓意着超越世俗的智慧与觉醒。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
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
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
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
喧啾一扫众境寂,爽垲坐阅松柽凉。
吴兴先生适用材,时论已许收栋梁。
悬知述作有本始,上顾宪纪司翕张。
雄文师表动一世,籍湜喘汗汉走僵。
昔之人品今可见,光燄万古开天章。
推尊孔道赖韩氏,岿然丰刻在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