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隔天风,海水吹不立。
聊将尘渴心,远赴山中汲。
晴香芝菌生,暝翠雾露湿。
唯应鸡犬深,幽林听经入。
故人隔天风,海水吹不立。
聊将尘渴心,远赴山中汲。
晴香芝菌生,暝翠雾露湿。
唯应鸡犬深,幽林听经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中避暑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舍周围清幽静谧的自然环境。首句“故人隔天风,海水吹不立”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意境,仿佛连海水也无法触及到此处的宁静。接下来,“聊将尘渴心,远赴山中汲”,诗人以自己的心境投射到这幅画面中,表达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晴香芝菌生,暝翠雾露湿”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山中清晨与傍晚时分的不同景象:清晨,芝菌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而傍晚,雾气与露水交织,使得整个山林显得更加翠绿湿润。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最后,“唯应鸡犬深,幽林听经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之境的神秘色彩。鸡犬之声在深幽的林间回响,似乎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而“听经入”则暗示着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追求,将自然之美与精神之悟巧妙结合,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舍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展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心灵纯净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问海棠花,谁留恋、未教飘坠。
真个好,一般标格,聘梅奴李。
怯冷拟将苏幕护,怕惊莫把金铃缀。
望铜梁、玉垒正春深,花空美。非粉饰,肌肤细。
非涂泽,胭脂腻。恐人间天上,少其伦尔。
西子颦收初雨后,太真浴罢微暄里。
又明朝、杨柳插清明,鹃归未。
老子百般足,无事可闲忧。
几年思返林壑,今日愿方酬。
潦倒戏衫舞袖,郎讲门槌拍板,端的这回收。
日月两浮毂,身世一虚舟。想鹪鹩,与鸿鹄,不相谋。
惊鳞万里深逝,谁肯更吞钩。
醉则北窗高卧,醒则南园行乐,莫莫更悠悠。
云在山中谷,月在水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