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又登程,馀酣尚未醒。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
飘零毋感叹,天地亦浮萍。
拍马又登程,馀酣尚未醒。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
飘零毋感叹,天地亦浮萍。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郑思肖的《别故人》,表达了诗人离别之际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拍马又登程”描绘了诗人骑马远行的画面,显示出旅途的匆忙与不舍。次句“馀酣尚未醒”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往昔相聚时光的留恋,酒醒后的离愁更显浓厚。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两句,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月色和深秋的星空,渲染出一种寂寥而深远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即将面对的未知前路。接下来,“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运用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游动的龙,山脉比作沉睡的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
最后两句“飘零毋感叹,天地亦浮萍”,诗人以“浮萍”自比,表达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劝慰友人不必过于伤感,因为连天地万物都在宇宙中如浮萍般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郑思肖独特的诗风和人生哲理。
鲍髯老眼海月明,勘书烛古无遁情。
手磨铜章是唐制,瘦蛟贯钮铿有声。
土花苍寒周四角,篆勒玉箸文真卿。
当公出守遘时衅,贼噪平原击鼓震。
车书如火上蜡丸,夏云无光照银印。
此非官印用必常,势欲从公与城殉。
得全一郡宁非天,白头再见中兴年。
摩崖碑中印合缝,《乞米帖》后钤余笺。
平生忠信凭遗物,千载劫灰不磨灭。
子孙失守鬼神护,岂独老髯深爱惜。
当时不容公亦得,不死卢杞死希烈。
靴中几作临淮刀,怀内何惭太尉笏。
印乎印乎无口说,饮鸩踏火完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