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故人》
《别故人》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拍马又登程,馀酣尚未醒。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

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

飘零毋感叹,天地亦浮萍。

(0)
注释
拍马:骑马。
馀酣:剩余的醉意。
尚未:还未。
曙蟾:黎明的月亮。
秋汉:秋天的银河。
游龙:形容江水波涛汹涌。
蟠睡虎:形容山势蜿蜒起伏。
飘零:漂泊不定。
感叹:感慨。
浮萍:比喻生活无定,随波逐流。
翻译
策马继续赶路,酒后的醉意还未消散。
黎明的月亮逐渐变淡,秋天的银河覆盖着一片青色天空。
江水像游动的龙,山脉蜿蜒如沉睡的老虎。
尽管漂泊不定,无需感慨,人生就像天地间的一片浮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郑思肖的《别故人》,表达了诗人离别之际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拍马又登程”描绘了诗人骑马远行的画面,显示出旅途的匆忙与不舍。次句“馀酣尚未醒”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往昔相聚时光的留恋,酒醒后的离愁更显浓厚。

“曙蟾消淡白,秋汉覆空青”两句,通过描绘黎明时分的月色和深秋的星空,渲染出一种寂寥而深远的氛围,象征着诗人即将面对的未知前路。接下来,“江走游龙势,山蟠睡虎形”,运用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游动的龙,山脉比作沉睡的虎,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坚韧不屈的性格。

最后两句“飘零毋感叹,天地亦浮萍”,诗人以“浮萍”自比,表达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劝慰友人不必过于伤感,因为连天地万物都在宇宙中如浮萍般无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郑思肖独特的诗风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颜鲁公铜印歌

鲍髯老眼海月明,勘书烛古无遁情。

手磨铜章是唐制,瘦蛟贯钮铿有声。

土花苍寒周四角,篆勒玉箸文真卿。

当公出守遘时衅,贼噪平原击鼓震。

车书如火上蜡丸,夏云无光照银印。

此非官印用必常,势欲从公与城殉。

得全一郡宁非天,白头再见中兴年。

摩崖碑中印合缝,《乞米帖》后钤余笺。

平生忠信凭遗物,千载劫灰不磨灭。

子孙失守鬼神护,岂独老髯深爱惜。

当时不容公亦得,不死卢杞死希烈。

靴中几作临淮刀,怀内何惭太尉笏。

印乎印乎无口说,饮鸩踏火完公节。

(0)

陈二西招同渌饮泛湖至南山而还

随意游船泊水隈,漪园深处柳烟开。

人从荷气蘋香去,鸟向山光树影来。

抱杖尚迟苍藓路,晚钟催下夕阳台。

琉璃万顷浮归艇,此乐平生第几回。

(0)

虎丘·其三

看红看白数花枝,传唱朱翁乐府词。

一半樱桃一半笋,送春天气不多时。

(0)

秦望山

?破由拳地脉摧,东南厌胜祖龙来。

试看芒砀生云气,回望咸阳付劫灰。

山鬼有灵知岁事,神仙无药澹人灾。

三千海外童男女,想见桃花别岛栽。

(0)

续前题与宋奕岩同赋·其二

地接扶桑日早烘,采珠人胜掘雷公。

洋行领袖闽商占,苗洞山川象郡通。

孔雀尾开金扇绿,巨虾壳制宝镫红。

海航往往风旋去,吹坠山头一叶同。

(0)

思茅九日

九龙江静虎声哀,白马山空象迹回。

滚滚怒风驱瘴去,潇潇愁雨送秋来。

一年形状羞吹帽,万里关河懒上台。

拌取殊方桑落酒,强浮今日菊花杯。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