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三北寺》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三北寺》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

饮水寒难忍,谁言柏子甘。

(0)
翻译
你看那潭北的寺庙,其实并不逊色于潭南。
即使未曾亲至,心中也已止息向往,再次来访依然不觉厌倦。
身处荒凉之地,更增添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贫困疾病让我感到僧人的生活也有惭愧之处。
寒冬中饮用冷水难以忍受,又有谁能说柏子的味道甘甜呢?
注释
君:你。
看:观察。
潭:水潭。
北:北方。
寺:寺庙。
何用:哪里需要。
减:逊色于。
潭南:潭南的寺庙。
不到:未曾到过。
能:能够。
止:停止。
重来:再次回来。
独:独自。
未:尚未。
厌:厌倦。
荒凉:荒芜冷清。
增:增加。
客思:游子的思乡之情。
贫病:贫困疾病。
觉:感到。
僧惭:僧人感到惭愧。
饮水:喝冷水。
寒:寒冷。
难忍:难以忍受。
谁言:谁能说。
柏子:柏树籽,一种药材。
甘:甘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三)北寺》。诗人以潭北寺为描绘对象,通过对比和自我感受,展现了寺庙的静谧与荒凉,以及个人的情感变化。

首句“君看潭北寺,何用减潭南”,诗人邀请读者比较潭北寺与潭南的景色,暗示两者各有特色,潭北寺虽不显繁华,但自有其独特的韵味。

“不到还能止,重来独未厌”表达了诗人即使初次造访也能感受到寺中的宁静,以至于后来独自再来也并不感到厌倦,流露出对这里的深深喜爱。

“荒凉增客思,贫病觉僧惭”两句,诗人借荒凉景象触发了自身的旅人思乡之情,同时感叹僧人的生活简朴,自己因贫病而生出对僧人的愧疚。

最后,“饮水寒难忍,谁言柏子甘”以僧人日常饮用的冷水和柏子的苦涩作结,暗示了生活的清苦,但诗人却从中体会到一种超脱的甘甜,暗含了对禅定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寺的环境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理解和对友情的怀念。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潞县舟中寄京师杨上舍诸公四首·其四

春风亭馆看花时,自变新声教《柳枝》。

只恨秀娘空第一,不曾歌得断肠词。

(0)

小孤山

船渡江天暮色青,半江峰影动寒星。

海风忽起玄珠树,山月遥生绿玉屏。

(0)

古杨花怨

杨花白如雪,无事学高飞。

莫作浮萍草,漂零不肯归。

(0)

七月十一日赴安南

燕城秋早五云开,路入南交几月回。

奉使始从天上出,行人即看日边来。

班超万里终投笔,郭隗千金更筑台。

圣主恩深极炎海,伏波铜柱任苍苔。

(0)

还闻柳州破道阻将溯江

交阯方通使,宾州忽被围。

还闻山路塞,径就水程归。

上府空金碗,前军老铁衣。

谁能平政化,不事总戎机。

(0)

金人击鞠图

古来北方善骑射,材力往往矜豪雄。

吾观《金人击鞠图》,意气已欲横土中。

黄旗雕羽指天黑,绣柱龙鳞掀日红。

鸣鞭纵辔捷一发,左回右折如旋风。

流星迸乱拂衣里,飞电翕忽生马鬃。

极知此艺较轻矫,驰骋亦似观成功。

后来唇齿不自惜,纵习武勇终亡国。

当时得失争一丸,百岁安危复何益。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