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出女墙,遥看初日尚苍凉。
松边淅沥风成响,草际晶荧露有光。
乐岁共歌羊考牧,新春不与雁还乡。
圣时愿报收舆地,快自襄阳下洛阳。
城上高楼出女墙,遥看初日尚苍凉。
松边淅沥风成响,草际晶荧露有光。
乐岁共歌羊考牧,新春不与雁还乡。
圣时愿报收舆地,快自襄阳下洛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登高远望的景象。首句“城上高楼出女墙”,写出了诗人站在城墙之巅,楼阁超出女墙,视野开阔。次句“遥看初日尚苍凉”,形象地描绘了朝阳初升时的冷清和寂寥。
第三句“松边淅沥风成响”,通过松林间风吹过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清的氛围。第四句“草际晶荧露有光”则转向视觉,描绘了草丛中露珠闪烁的明亮景象,与前文的苍凉形成对比,增添了一丝生机。
第五句“乐岁共歌羊考牧”,诗人想象在丰收之年,人们欢歌笑语,庆祝丰饶的羊群和牧业的繁荣。第六句“新春不与雁还乡”,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到来和雁南飞的季节变换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圣时愿报收舆地,快自襄阳下洛阳”,诗人期盼在太平盛世,能为国家收复失地,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快自襄阳下洛阳”这一壮志豪言作结,展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富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