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泰山四首·其一》
《登泰山四首·其一》全文
清 / 洪繻   形式: 古风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

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

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

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

忆我近嵩高,回轸向关、陕。

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

自入泰山来,险巘重重掩。

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

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

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泰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即以“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两句,展现了一种超越常规、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接着,“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辛与壮阔。

诗人详细描述了泰山的雄伟与险峻:“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从北至南,再从南至北,每一步都踏在陡峭的岩石之上,展现了登山的艰难。接下来,“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将泰山的高峻与华山相比,突出了其险峻的特点。

“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描绘了泰山的奇特地形,峰峦直插云霄,峪谷深入天空,形象生动。诗人回忆起近处的嵩山,与眼前的泰山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泰山独特魅力的赞叹。“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通过对比,突出了泰山道路的险峻,但诗人却能忘却之前的艰险,全身心投入登山的乐趣之中。

最后,“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连续挑战与不断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从高处俯瞰时的震撼感。诗人站在“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的位置,四周群山隐没于远方,显得格外渺小,体现了大自然的宏大与人类的渺小。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结尾处,诗人仿佛融入了自然之中,与白云共舞,表达了对泰山美景的深深陶醉与敬畏之情。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豪情与谦逊,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洪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阜阳陈果之爱日堂

慈竹隐疏幔,慈乌巢近林。

春阳发众汇,寸草齐倾心。

懿彼堂上人,辛勤嗣徽音。

至恩谅莫酬,廓然天地深。

以兹常爱日,承颜竞分阴。

常虑日苦短,徂年易骎骎。

皇天锡难老,菽水当在今。

何必太行颠,望云伫层琴。

客游阜阳墅,闻风感微忱。

谁持大手笔,以著贤母箴。

南陔久不作,为君起讴吟。

(0)

连川医者许得明悠然楼

楼居结遐想,高超世人群。

冥栖寄寥廓,心远遥天云。

举目见归鸟,夕岚浮氤氲。

清晖旷无际,揽之不盈分。

缅怀沈蛟井,金绳閟苔纹。

灵贶亘千古,英声耀前闻。

以言岐黄秘,稽首长桑君。

毋令上池水,独涴灵台焚。

(0)

暮秋过陈氏园林

幽人栖隐处,苔径连深曲。

秋至垂橘黄,霜清大梨熟。

方池汎大影,可以澄心目。

饮水共忘形,何须徇荣禄。

(0)

送夏志衡检校赴省兼柬仲晦

风尘一剑静边隅,松菊空山尚隐居。

入幕共推毛义檄,专门自守夏侯书。

秋高岛屿潮声壮,日落江湖雁影疏。

若见吾宗贤检校,为言疏懒寄樵渔。

(0)

昭潭学勉诸生

昭潭古名邦,山水佳有馀。

昔贤考槃地,乔木蔚扶疏。

微径入崖谷,绿云蔽斋庐。

圣哲俨在席,林光动簪裾。

似闻丝竹音,松风响笙竽。

童子数十人,弦琴咏诗书。

王化大无外,遐荒文教敷。

回潭静无波,中有双鲤鱼。

灿灿黄金鳞,炯炯骊龙珠。

三年蓄云雷,一日翔天衢。

努力富德业,怀哉君子儒。

(0)

九日西山燕集次靖之韵追怀虚白高士

九日重登卧月台,西风愁对菊花开。

空闻玉女宾云曲,不见铜仙白露杯。

葛井丹成龙自化,枫江霜冷雁空哀。

杜陵老去多诗兴,不待尊前急雨催。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