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出平林,穷攀度高岭。
遥闻梵呗音,遂入招提境。
晨台耸翠屏,菊泉注金井。
丈室禅灯明,祗园佛日永。
青浮云一丘,碧破天万顷。
古桧结重阴,疏篁散清影。
寺深山更幽,雨至风忽猛。
绕径莓苔生,凭轩衣袂冷。
坐久不知还,盘桓弄馀景。
胜游俱幻迹,悠然动深省。
散步出平林,穷攀度高岭。
遥闻梵呗音,遂入招提境。
晨台耸翠屏,菊泉注金井。
丈室禅灯明,祗园佛日永。
青浮云一丘,碧破天万顷。
古桧结重阴,疏篁散清影。
寺深山更幽,雨至风忽猛。
绕径莓苔生,凭轩衣袂冷。
坐久不知还,盘桓弄馀景。
胜游俱幻迹,悠然动深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一云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首先,诗人以“散步出平林,穷攀度高岭”开篇,生动地展现了他从平缓的树林中出发,攀登至高峻山岭的过程,暗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精神。接着,“遥闻梵呗音,遂入招提境”,诗人听到了远处传来的佛教诵经声,仿佛进入了佛教圣地,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随后,诗人详细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晨台耸翠屏,菊泉注金井。”晨光中的山峦如同翠绿的屏障,菊花泉涌动,金光闪烁,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美。进一步,“丈室禅灯明,祗园佛日永”,在寺庙内,禅房中灯光明亮,佛像前的光线永恒,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永恒的信仰。
接着,“青浮云一丘,碧破天万顷”,诗人抬头望向天空,只见白云轻浮于丘陵之上,碧空如洗,广阔无垠,表达了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再看,“古桧结重阴,疏篁散清影”,古老的桧树笼罩着一层浓密的阴影,稀疏的竹子投下清晰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
最后,“寺深山更幽,雨至风忽猛”,随着雨的到来,风势突然变得猛烈,寺庙更加显得幽静深邃。诗人漫步于长满青苔的小径上,倚靠在窗边,感受到衣裳的微凉。长时间的停留让他忘记了归途,沉浸在这余晖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宗教之静融合在一起,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追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