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回溪路一声钟,梦入匡庐第几峰。
似向开先桥上过,轻云半覆六朝松。
惊回溪路一声钟,梦入匡庐第几峰。
似向开先桥上过,轻云半覆六朝松。
这首诗以梦境为引线,描绘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与想象。首句“惊回溪路一声钟”以溪流与钟声交织的场景开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仿佛在提醒读者,梦境与现实之间仅一线之隔。接着,“梦入匡庐第几峰”一句,将读者带入庐山的深处,暗示着诗人对庐山美景的深切渴望和探索之心。
“似向开先桥上过,轻云半覆六朝松”则进一步展开画面,通过“开先桥”这一具体地点,以及“轻云”与“六朝松”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融入了历史的厚重感。轻云覆盖在古老的松树之上,既增添了景物的朦胧美,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庐山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明代理论家释函可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独到见解。
铁山横飞截平野,宁复江流饮胡马。
大酋胆落狐鼠逃,虎头将军自天下。
拂庐连络屯长云,提戈敢谓秦无人。
惊霆白昼振解叶,淮地一扫留无尘。
歌谣千载淮民口,将军归饮策勋酒。
乌袍使者来如烟,腾书乞和胡稽首。
蝇鸣鸱噪初不闻,贾怒一举雌雄分。
辛勤结发七十战,数奇堪笑李将军。
声利营营阅蜚电,人生悲欢更几遍。
群儿沈迷如病酲,尚念醇醪梦酣宴。
吾侪较之唯阿尔,书淫仅逃红绿眩。
短檠半世课蝇头,老阅旧藏纷莫辨。
近从损读得奇方,稳坐幽窗憩吾倦。
严侯著书定千载,尚向枯策求闻见。
可无一洗窦郎痴,捉笔因君拂尘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