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黛初三月,轻烟第四楼。
杏华如雨飏帘钩、记得香边醉醒看梳头。
小凤双声曲,娇莺一串喉。旧欢如梦转关愁。
望断吴江千里暮潮流。
浅黛初三月,轻烟第四楼。
杏华如雨飏帘钩、记得香边醉醒看梳头。
小凤双声曲,娇莺一串喉。旧欢如梦转关愁。
望断吴江千里暮潮流。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闺房的柔美画卷。开篇“浅黛初三月,轻烟第四楼”,以“浅黛”形容初生之月的朦胧之美,与“轻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杏华如雨飏帘钩”一句,将杏花比作飘落的雨点,生动地展现了春日花雨的景象,同时“帘钩”二字又巧妙地引入了室内空间,使画面更加立体。
“记得香边醉醒看梳头”一句,通过回忆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中,女子在香气缭绕中醒来,凝视着正在梳妆的女子,这一细节充满了温馨与柔情,同时也暗示了某种微妙的情感交流。
下片“小凤双声曲,娇莺一串喉”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歌声比作小凤的鸣叫和娇莺的啼鸣,既表现了声音的美妙,也暗示了女子的娇美与灵动。紧接着,“旧欢如梦转关愁”一句,将过去的美好时光比作梦境,表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
最后,“望断吴江千里暮潮流”一句,以广阔的吴江和无尽的暮潮为背景,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或已逝去的美好事物的深切思念与向往,整个画面既有空间的广阔,也有时间的悠长,情感深沉而富有层次。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空间,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向往,以及对生活细腻情感的深刻体悟。
巴南分与亲情别,不料与君床并头。
为我远来休怅望,折君灾难是通州。
京城每与闲人别,犹自伤心与白头。
今日别君心更苦,别君缘是在通州。
万里尚能来远道,一程那忍便分头。
鸟笼猿槛君应会,十步向前非我州。
来时见我江南岸,今日送君江上头。
别后料添新梦寐,虎惊蛇伏是通州。
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
明朝别后应肠断,独棹破船归到州。
当来日大难行。
前有阪,后有坑。
大梁侧,小梁倾。
两轴相绞,两轮相撑。
大牛竖,小牛横。
乌啄牛背,足趺力伫。
当来日大难行。
太行虽险,险可使平。
轮轴自挠,牵制不停。
泥潦渐久,荆棘旋生。
行必不得,不如不行。
巴蛇蟠窟穴,穴下有巢蜂。
近树禽垂翅,依原兽绝踪。
微遭断手足,厚毒破心胸。
昔甚招魂句,那知眼自逢。
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
构脾分部伍,嚼蕊奉君亲。
翅羽颇同类,心神固异伦。
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
兰蕙本同畹,蜂蛇亦杂居。
害心俱毒螫,妖焰两吹嘘。
雷蛰吞噬止,枯焚巢穴除。
可怜相济恶,勿谓祸无馀。
蚁子生无处,偏因湿处生。
阴霪烦扰攘,拾粒苦嘤咛。
床上主人病,耳中虚藏鸣。
雷霆翻不省,闻汝作牛声。
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攻穿漏江海,噆食困蛟鲸。
敢惮榱蠹,深藏柱石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攘攘终朝见,悠悠卒岁疑。
讵能分牝牡,焉得有蝝蚳。
徙市竟何意,生涯都几时。
巢由或逢我,应似我相期。
蟆子微於蚋,朝繁夜则无。
毫端生羽翼,针喙噆肌肤。
暗毒应难免,羸形日渐枯。
将身远相就,不敢恨非辜。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只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有口深堪异,趋时讵可量。
谁令通鼻息,何故辨馨香。
沉水来沧海,崇兰泛露光。
那能枉焚爇,尔众我微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