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阴深处结幽居,地僻依稀隐者庐。
绕舍半栽陶令菊,满窗尽积邺侯书。
踏残庭月夜吟句,斸破畦云晓种蔬。
教子暇时携酒伴,登山临水乐何如。
绿阴深处结幽居,地僻依稀隐者庐。
绕舍半栽陶令菊,满窗尽积邺侯书。
踏残庭月夜吟句,斸破畦云晓种蔬。
教子暇时携酒伴,登山临水乐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宁静生活,充满了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之所的静谧与雅致。
首联“绿阴深处结幽居,地僻依稀隐者庐”,开篇即点出隐居之地的环境特点——绿树环绕,远离尘嚣,仿佛是隐士的世外桃源。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避世之所,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宿。
颔联“绕舍半栽陶令菊,满窗尽积邺侯书”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景象。陶令菊,指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爱之菊,象征着高洁的品格;邺侯书,则借指藏书丰富,暗示主人学识渊博。这两句既表现了对古代文人雅趣的向往,也体现了主人对自然与文化的热爱。
颈联“踏残庭月夜吟句,斸破畦云晓种蔬”则展示了隐居生活的另一面——夜晚在月光下漫步,吟诵诗句,享受宁静的夜晚;清晨则在田间劳作,播种蔬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既有诗意的浪漫,也有实际的农耕乐趣。
尾联“教子暇时携酒伴,登山临水乐何如”则表达了对教育后代的重视以及与朋友共享自然之乐的情怀。在闲暇之余,与孩子共度时光,与友人一同登山临水,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体现了和谐的家庭关系和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家庭和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客梦一回醒,三度碧梧秋。
仰看今夕天上,河汉又西流。
早晚凉风过雁,惊落空阶一叶,急雨闹清沟。
归计休令暮,宵露浥征裘。
古来今,生老病,许多愁。
那堪更说,无限功业镜中羞。
只有青山高致,对此还论世事,举白与君浮。
送我一杯酒,谁起舞凉州。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
独倚胡床酒初醒。
起徘徊、时有香气吹来,云藻乱,叶底游鱼动影。
空擎承露盖,不见冰容,惆怅明妆晓鸾镜。
后夜月凉时,月淡花低,幽梦觉、欲凭谁省。
且应记、临流凭阑干,便遥想,江南红酣千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