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更端后,英雄崛起间。
子真逃谷口,角里老商颜。
德共三槐远,名堪五柳攀。
知贤惭拙守,论撰幸藏山。
历数更端后,英雄崛起间。
子真逃谷口,角里老商颜。
德共三槐远,名堪五柳攀。
知贤惭拙守,论撰幸藏山。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逃离世俗纷扰的向往之情。
"历数更端后,英雄崛起间。"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空背景,历史的轮回中英雄辈出的时刻,但诗人的关注点并不在热闹的世事,而是在于隐逸自适的生活态度。
"子真逃谷口,角里老商颜。" "子真"通常指的是道家或隐者中的高人,这里的"逃谷口"表现了对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追求。而"角里老商颜"则透露出一位年龄已高、面容枯槁的商人在角落中静坐,可能是对世事的一种超然与淡泊。
"德共三槐远,名堪五柳攀。" "三槐"和"五柳"常被用来象征隐逸之士,这里通过"德共"和"名堪"强调了这些自然景物所承载的道德与声誉,以及诗人对它们的情感寄托。
"知贤惭拙守,论撰幸藏山。" "知贤"指的是识别贤能之士,而"惭拙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平庸、不愿多事的态度。最后一句"论撰幸藏山"则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自我安慰和庆幸,似乎在说即便才华未被世人赏识,也满足于在山中写作和守护这份清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与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一种超脱红尘、自在飞扬精神状态的追求。
白云生何许,萌芽自山石。
厥初仅毫末,须臾大充斥。
蔓延塞虚空,日月为昏匿。
或时为霖雨,庶类蒙润泽。
或随飘风散,起灭竟无迹。
相缘千万变,发色黑青赤。
畸人饬栋宇,远俗喜幽阒。
开轩纳高旷,抚玩自怡怿。
人情慕富贵,驱逐不暂息。
转盼失故常,在己何所得。
上下数千载,往事犹历历。
于焉服圣训,无用苦沈溺。
昔年陶隐居,常作帝王客。
挂冠神武门,作诗写胸臆。
超然处物外,可谓且贞白。
何以企若人,鞠躬修道德。
豫章有家学,礼乐不见收。
为养不择禄,凄凉向炎州。
揽结桂树枝,谁为玉雪谋。
十年一再见,我老君白头。
古剑光陆离,系以珊瑚钩。
激昂文史间,未愧班马俦。
苏君天下士,定价琳琅球。
江汉方渺然,为我观素秋。
长吟以相送,明月在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