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粱怀炬探幽玄,稍即唅呀复旷然。
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
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
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
裹粱怀炬探幽玄,稍即唅呀复旷然。
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
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
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探索左神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裹粱怀炬探幽玄”,以“裹粱”和“怀炬”形象地展现了探索者手持火把,踏入未知领域的勇敢与决心。“稍即唅呀复旷然”,描述了洞穴内由狭窄幽暗逐渐变得开阔明亮的过程,暗示着探索之旅的艰辛与惊喜并存。
接着,“荡潏微闻头上浪,光晶别有地中天”,通过“头上浪”和“地中天”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洞穴内部水流与光线交织的景象,既神秘又壮丽。而“千年何物扃丹刻,一勺怜君负紫泉”,则表达了对洞穴内古老痕迹和珍贵水源的赞叹与感慨,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最后,“莫叹虚酬十年愿,秪应凡骨未能仙”,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尽管未能真正成仙,但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与欣赏之心永存,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人间共赏中秋月,酒社诗家意味长。
天上必应霜露早,桂丛凋尽饱青光。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