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二》
《偈颂一一二首·其九十二》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迎日出门去,已觉披烟雾。

冒月望山归,重露湿禅衣。心悄悄,步迟迟。

无孔笛,再三吹。哩哩逻,逻逻哩。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

君更听,莫狐疑。

(0)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人清晨外出与夜晚归寺的情景,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诗中“迎日出门去,已觉披烟雾”两句,以日出时分的景象开篇,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世界。随后,“冒月望山归,重露湿禅衣”则将时间推移到夜晚,月光下僧人归途的景象,以及露水沾湿禅衣的细节,都充满了自然与修行的和谐之美。

“心悄悄,步迟迟”两行,通过内心状态和行走节奏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淡然态度。“无孔笛,再三吹”中的“无孔笛”,可能象征着某种超脱世俗的音乐或心灵的呼唤,而“再三吹”则表达了这种呼唤的持续与深沉。“哩哩逻,逻逻哩”则是对前文情感的进一步深化,通过音节的重复,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难以言喻的情感氛围。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犹唱翠眉低”这两句,巧妙地将外界的感受与内心的情绪联系起来,游子听到笛声后袖子湿润,佳人仍在低吟浅唱,这些场景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暗示了情感的共鸣与超越时空的连接。最后,“君更听,莫狐疑”一句,是对读者的邀请与鼓励,希望他们能静心聆听,不要对所表达的情感产生疑惑,从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契合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内心感受、情感共鸣等多个层面的交织,展现了禅宗修行中追求内心平静、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病告中答王锜见招

伏枥驽骀伏枕人,不应俱是厌京尘。

东城自有乘肥客,白苧新裁探候春。

(0)

放舟通津门外作

国门欲去尚迟迟,况复凄风落照时。

犹有京尘坌舟尾,恼人无几庾元规。

(0)

和邠老郎官湖怀古五首·其三

昔人泯黄壤,陈迹变沧波。

劫火洞然坏,无如嘉句何。

(0)

和邠老郎官湖怀古五首·其四

杜守王明府,吾知夫不凡。

解持馀酒胾,一饫逐臣馋。

(0)

李氏池上

湖外西风吹雨丝,半随杨柳拂涟漪。

女郎偷折藕花去,沙上鸳鸯睡不知。

(0)

题傅氏真意堂

高楠落繁荫,茂竹疏泠风。

小亭寻丈景,已冠一亩宫。

况复哆北楹,方池渺溶溶。

游鯈亦何乐,动影相冲融。

卉木罗以差,想见芳菲容。

香枝寒月碎,雪架春云浓。

我来秋暮时,山叶般般红。

乃眷黄金花,尚閟东篱丛。

维君抱材气,志通身则穷。

和璧献未售,夜半光腾虹。

乐岁突尚冷,初筵尊未空。

恨我早病衰,不能卷千钟。

喜闻涤尘话,冰壶莹心胸。

又知此胜境,芹溪萦砚峰。

昔有遗世士,烟霞眇飞踪。

先生傥邂逅,问讯为我通。

芝苗不足饱,多谢角里翁。

相期玉京路,手把青芙蓉。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