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雨滞留,孤舟坐寂历。
自量迂亦甚,托人寻竹笛。
展转耗音绝,失笑何陷溺。
无计遣羁怀,倾壶倒馀沥。
小醉自不恶,篷窗未收滴。
天阴鹤忽鸣,何时离赤壁。
狂疑明月出,移舟出芦荻。
浩歌苏仙吟,破此夜寥阒。
连日雨滞留,孤舟坐寂历。
自量迂亦甚,托人寻竹笛。
展转耗音绝,失笑何陷溺。
无计遣羁怀,倾壶倒馀沥。
小醉自不恶,篷窗未收滴。
天阴鹤忽鸣,何时离赤壁。
狂疑明月出,移舟出芦荻。
浩歌苏仙吟,破此夜寥阒。
这首宋代董嗣杲的《雨泊蕲州岸下》描绘了诗人滞留舟中的孤独与寂寥情境。首句“连日雨滞留”直接点出雨天带来的阻碍和停留,接下来的“孤舟坐寂历”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诗人自嘲“自量迂亦甚”,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省。
他试图排解愁绪,想找人寻得竹笛,但“展转耗音绝”,寻找无果,不禁失笑自己的沉溺。无法派遣羁旅之情,只能借酒浇愁,“倾壶倒馀沥”,小酌以求片刻麻醉。诗人虽小醉,但仍觉“篷窗未收滴”,暗示雨仍未停。
夜深人静,天色阴沉,鹤鸣声起,诗人借此联想到赤壁的历史,心生豪情,“何时离赤壁”表达了对早日摆脱困境的期待。接着,他想象着“狂疑明月出”,决定移舟出芦苇丛中,放声高歌苏东坡的诗句,以此“破此夜寥阒”,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内心刻画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身处困境时的自我调适和寻求解脱的过程,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侍臣不合出都门,为有威名蕃汉尊。
户部左曹回妙手,匈奴右臂落清樽。
挥毫珠璧生谈笑,转盼龙鸾在梦魂。
瀚海一空何足道,归来黄合坐调元。
汝南如一器,百千聚飞蚊。
终然鼓狂闹,啾啾竟谁闻。
议郎盛德後,清修继先芬。
未试霹雳手,低回从此君。
学官冷於水,虀盐度朝曛。
间蒙相暖热,破忧发孤欣。
君今又复去,冀北遂空群。
岂无一樽酒,谁与通殷勤。
大梁多豪英,故人满青云。
为谢黄叔度,鬓毛今白纷。
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废。
贤哉黄次公,鉴裁实精诣。
殷勤谢督邮,此丞乃廉吏。
重听庸何伤,善助无失意。
古人骨已朽,来者复谁继。
仲车天下士,固非许丞类。
至行通神明,问学有根柢。
若充老更聘,自革风俗弊。
太守前己闻,粟帛俄见赐。
奈何少年子,辄效督邮事。
道丧贤哲穷,闻之为流涕。
人心如其面,难以一律揆。
所望在次公,督邮何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