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
《秋夜》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暗窗凉叶动,秋天寝席单。

忧人半夜起,明月在林端。

一与清景遇,每忆平生欢。

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

(0)
注释
暗窗:昏暗的窗户。
凉叶:凉爽的树叶。
秋天:秋季。
寝席:睡床的席子。
单:独自,孤单。
半夜:深夜。
明月:明亮的月亮。
林端:树林的顶端。
一与:一旦和。
清景:清幽的景色。
平生欢:一生中的快乐时光。
如何:怎样,如何。
方:方法,方式。
恻怆:悲伤,哀伤。
披衣:穿上衣服。
露更寒:夜露更显寒冷。
翻译
昏暗的窗户里凉风摇动落叶,秋夜的床席显得格外孤单。
忧心忡忡的人半夜醒来,只见明亮的月光挂在林梢。
每当与这宁静的景色相遇,就回忆起往昔的欢乐时光。
怎样才能排解这悲伤,披衣出门,只觉得夜露更加寒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孤独与哀愁。"暗窗凉叶动"一句设定了整个夜晚的氛围,窗外树叶在夜风中摇曳,透露出一种萧索之感。"秋天寝席单"则点出了室内的清冷与简单,反映出诗人心中的孤寂。

"忧人半夜起"表明诗人因为忧虑而无法安眠,不得不在午夜时分起来。"明月在林端"这句通过对月亮位置的描写,增添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映照出诗人的心境。

"一与清景遇"表达了诗人与秋夜清冷景致相遇的情形,而"每忆平生欢"则透露出诗人在此刻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回想起过去的快乐时光。这种对比强化了现下孤独情怀的复杂性。

最后两句"如何方恻怆,披衣露更寒"表现出了诗人的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以及身体上感受到的更深一层凉意。这不仅是对肉体上的冷感,也象征着情感上的冷清和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哀愁,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寄酬齐州曾巩学士二首·其一

太守文章耸缙绅,两湖风月助吟神。

讼庭无事铃斋乐,聊屈承明侍从人。

(0)

次韵六弟抗黄花驿楼作

税鞅凭栏眼更醒,须求国手上丹青。

楼前云水无穷好,楼下尘喧不复听。

(0)

次韵范师道龙图三首·其三

钓叟高风冠古来,思贤令我意徘徊。

当年高隐恬无事,应似春登老氏台。

(0)

禅僧重元自青过齐因寄

教被山东十稔馀,人人师为指迷途。

仰天峭绝灵岩峻,万里閒云一点无。

(0)

答前人喜杭越二守赓唱

吴越江分两郡斋,涛音朝夕听风雷。

且陪故友閒赓唱,未遂先庐归去来。

时节丰登饶鼓吹,湖山清旷见楼台。

中秋明月期公共,万里烟氛彻晓开。

(0)

次韵前人蓬莱阁即事

蓬莱窗外晓光分,梦觉初惊杜宇魂。

但有吏供衙府喏,断无人到讼庭喧。

濛濛宿霭开湖面,隐隐更潮过海门。

一水两州皆重镇,越清杭剧不同论。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