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为农一半荒,每因丰歉计行藏。
老人渐觉生涯短,童稚多嫌日晷长。
蚁徙高原因破块,鼠抛贫屋笑空仓。
悬知仙令金能点,飞札遥徵辟谷方。
三岁为农一半荒,每因丰歉计行藏。
老人渐觉生涯短,童稚多嫌日晷长。
蚁徙高原因破块,鼠抛贫屋笑空仓。
悬知仙令金能点,飞札遥徵辟谷方。
这首诗描绘了贫居者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忧虑。首联“三岁为农一半荒,每因丰歉计行藏”开篇即点明了生活的不易,三年耕作,却有一半土地荒芜,丰年与歉年对贫居者来说意味着生计的波动与不确定性。颔联“老人渐觉生涯短,童稚多嫌日晷长”进一步刻画了时间的紧迫感和生命的无常,老人感到余生短暂,孩子们则因漫长的白天而感到厌烦,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颈联“蚁徙高原因破块,鼠抛贫屋笑空仓”运用比喻手法,以蚂蚁搬家和老鼠戏弄空仓来象征贫居者的困境与无助,形象地描绘出生活资源的匮乏和生存环境的恶劣。尾联“悬知仙令金能点,飞札遥徵辟谷方”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尽管现实艰难,但诗人仍怀揣着对仙人点石成金、辟谷养生之术的期待,寄托了摆脱贫困、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贫居者在艰难岁月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揭示,也蕴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昨日头岑卧,何曾越门限。
徐侯遣行李,邀我伊蒲馔。
天宫布金地,长者何代建。
柴门实咫尺,佛事亦俨焕。
道人呈家风,秋蔬更香饭。
玉麈对胡床,凉飙飒河汉。
晚来上方上,千里人纵观。
平生蓬蒿底,所适鱼鸟愿。
佳人赠我诗,烂若锦绣段。
圣哲期暮年,抚事一长叹。
粥足饭足,饱柴饱水。庐陵米价高,山前麦熟未。
尽乾坤刹海,都卢是个自己。
撒放眉毛眼睫间,直得放光动地。
不是如来禅,亦非第一义,更说什么衲僧巴鼻。
争如撒手悬崖,去却药忌,且唱个啰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