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招寇》
《闻招寇》全文
宋 / 沈与求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绿林煽馀习,无乃国计左。

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

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

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

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

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

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

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

叱驭疾其驱,语言纷炙輠。

何当说罴貅,一洗根本祸。

(0)
鉴赏

这首诗《闻招寇》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乱世中社会秩序的崩坏与国家治理的困境。

首句“绿林煽馀习”,以“绿林”象征隐匿的盗贼,暗示乱世中旧习难改,盗贼活动猖獗。接着“无乃国计左”一句,指出这种现象对国家治理构成了严重挑战。接下来的几句“诲盗爵秩崇,纳叛金缯夥”,揭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盗贼的姑息和纵容,他们不仅得到高官厚禄,还接纳叛逆者,获取丰厚财物。

“戢奸在斧钺,赏诱讵云可”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思考,认为应严惩奸恶,而非以赏赐诱导。然而,“萌芽缓诛锄,猖披费结裹”则反映出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即对问题的处理往往过于迟缓,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战多数招安,奚用腰箭笴”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即单纯的武力征服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而应寻求更有效的策略。随后的几句“悍兵昔已然,黠将近亦颇”,强调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形势的复杂性。

“昌言假报国,涅面刺投火”描绘了某些人为了所谓的“报国”而采取极端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甚至自残以示忠诚。然而,“豺狼奋哮噬,蜂虿利掀簸”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行为最终带来的恶果,如同凶猛的野兽和毒虫,不仅伤害他人,也破坏了社会秩序。

“横行入通邑,焚掠穷委琐”描述了盗贼肆虐的情景,他们在城市中横冲直撞,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最后,“况闻南陵寇,执事初意惰。出没势已张,剪灭计未果”指出在南陵地区,盗贼活动已经形成规模,而当局的应对却显得无力,计划未能有效实施。

“宣城俯百里,千室尽奔亸”描绘了宣城地区的混乱景象,成千上万的家庭因盗贼侵扰而陷入恐慌。面对“王事吾有程,马头戴印颗”的紧迫任务,诗人呼吁行动起来,迅速解决根本问题,清除祸患。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动荡时期,国家治理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诗人对于如何应对盗贼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强烈呼吁。

作者介绍
沈与求

沈与求
朝代:宋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猜你喜欢

山居诗·其三

屋后山疏秀,门前水清浅。

朝来何处风,吹落浮云片。

(0)

贺九岭晚归

半月足未出,空林叶渐稀。

偶随秋草去,便趁晚云归。

路逼沙穿履,松明影照衣。

行行转山峡,已见竹间扉。

(0)

绀圃即事

小居在旷野,寂无尘俗想。

疏钟深夜闻,六根泻清响。

昼读天竺书,幽窗思忽晃。

犬吠桃花阴,麦浪人来往。

最爱晚雨晴,空林返照爽。

(0)

广陵道中夜行有怀故园诸友

潮落空江月满洲,夜凉沙际淡萤流。

人家远近迷烟树,灯火微茫映客舟。

露下蒹葭欹岸夕,风惊络纬野篱秋。

天涯聚散相知少,惆怅蓬窗忆旧游。

(0)

竹枝词

烟消日出江水流,江风摇荡木兰舟。

故园望断不得去,杨柳蒹葭又早秋。

(0)

闻莺

绿阴垂地晓闻莺,山雨溪岚郭外情。

正恼病怀无绪久,远风吹作送春声。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