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程遥指石头城,秋与钟山老气清。
紬绎蓬峦曾正字,参陪莲幕试论兵。
时平得计甘微禄,学古无心急近荣。
君岂江淮久游客,归来矍铄上承明。
去程遥指石头城,秋与钟山老气清。
紬绎蓬峦曾正字,参陪莲幕试论兵。
时平得计甘微禄,学古无心急近荣。
君岂江淮久游客,归来矍铄上承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镃所作,名为《送郑刚中赴江东参议》。诗人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古典美的地理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寄托。
"去程遥指石头城,秋与钟山老气清。"
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点染,展现出诗人送别时的心境。石头城和钟山都是历史上的名胜,而在这里,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写实,更寄寓了诗人的情感。秋天的空气清新,似乎也让诗人感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紬绎蓬峦曾正字,参陪莲幕试论兵。"
这里则是对郑刚中学问和才华的赞美。"紬绎蓬峦"形容文章雄浑有力,"曾正字"则指郑刚中的文笔端庄正确。而"参陪莲幕试论兵"则表明他不仅在文学上有造诣,在军事策略上也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时平得计甘微禄,学古无心急近荣。"
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郑刚中淡泊名利、追求学问的态度的赞赏。在一个太平盛世之下,他能够得到一些微薄的俸禄,却并未因此而急于求成,反而更加专注于古籍的学习,不图近利。
"君岂江淮久游客,归来矍铄上承明。"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郑刚中即将赴任江东时的期望和寄语。"君岂江淮久游客"意味着你是否也像那些长时间在江淮之间漂泊的人一样,而"归来矍铄上承明"则预示着他希望郑刚中能够在归来的那一天,带着荣耀和光明回到这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人品学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天光水色合为一,舟出西城犹落日。
一规忽见寒璧升,万顷坐叹溶银溢。
哀哀姑恶诉何苦,熠熠萤火光自失。
苇低时见小艇过,水响遥知大鱼出。
铜壶玉酒我径醉,短发垂肩蓬不栉。
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湘妃鼓瑶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