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水色合为一,舟出西城犹落日。
一规忽见寒璧升,万顷坐叹溶银溢。
哀哀姑恶诉何苦,熠熠萤火光自失。
苇低时见小艇过,水响遥知大鱼出。
铜壶玉酒我径醉,短发垂肩蓬不栉。
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湘妃鼓瑶瑟。
天光水色合为一,舟出西城犹落日。
一规忽见寒璧升,万顷坐叹溶银溢。
哀哀姑恶诉何苦,熠熠萤火光自失。
苇低时见小艇过,水响遥知大鱼出。
铜壶玉酒我径醉,短发垂肩蓬不栉。
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湘妃鼓瑶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景象,诗人乘舟西行,天光与水色交融,如同落日余晖映照湖面。忽然,一轮寒月升起,映照在寒冷如璧的水面,万顷波光粼粼,仿佛银液满溢。诗人感叹世事哀伤,姑恶(可能指月亮)的光芒显得凄凉,而萤火虫的微光也黯然失色。
沿途,低垂的芦苇间偶尔闪过小艇,远处的水声预示着大鱼的游动,增添了夜的生动。诗人独自畅饮铜壶中的美酒,任由短发披肩,不加梳理,显得洒脱不羁。他缓缓划动船篙,沿着月光溯流而上,不愿匆匆前行,而是期待湘妃(传说中舜的两位妃子,常象征湖湘之神)能弹奏出悠扬的瑶瑟乐曲,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一份诗意。整首诗以月夜泛舟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闲适又略带感伤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