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
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
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林知录和余梅百咏》。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窥见到整个作品的深刻内涵与丰富意象。
"一已为多况百哉,得君诗卷久惊猜。乍疑姑射山头比,谁唤勾芒雪里回。"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余梅所赠诗篇的深切感受和惊喜。"一已为多况百哉"暗示着即便是最微小的关注也能转化为广泛而深远的情谊;"得君诗卷久惊猜"则表明诗人对于余梅诗作的期待与长时间的关注,直至惊讶于其才华。后两句中的"乍疑姑射山头比"和"谁唤勾芒雪里回",通过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于诗歌传递的情感与信息的追寻。
"委壤可怜渠有命,倾城岂是子无媒。"
这两句中,“委壤”指的是边疆或偏远之地,"渠有命"则意味着即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也能保持自己的使命与信仰;而"倾城"和"子无媒"则象征着诗人对于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渴望,即便是在没有适当媒介的情况下也不放弃表达。
"直须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咏梅。"
最后两句呼应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强调了需要认真对待内心的感受(“著意”),并通过描绘花的香气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此外,“和靖宗人合咏梅”则表明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赞美梅花,象征着洁净、高洁的品格。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对友人诗作的感受、深切的怀念以及对于传达情感的渴望,展现了宋代文学中特有的意境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