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孤月明,永夜百虫声。
不为愁人计,偏令病客惊。
临川怀谢老,漳浦忆卢生。
寂寞千秋后,萧然共此情。
清秋孤月明,永夜百虫声。
不为愁人计,偏令病客惊。
临川怀谢老,漳浦忆卢生。
寂寞千秋后,萧然共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凉之感。诗人以“清秋孤月明,永夜百虫声”开篇,通过明亮的孤月和夜晚的百虫之声,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氛围。接着,“不为愁人计,偏令病客惊”,这两句转折,表达了诗人因病卧床,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即使是寻常的自然声响也足以触动内心的不安与愁绪。
“临川怀谢老,漳浦忆卢生”两句,运用典故,借古人的故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谢老和卢生分别是晋代文学家谢灵运和唐代道士卢生,他们或游历山水,或追求仙道,诗人在病中回忆这些古人,或许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或是对自身处境的一种寄托。
最后,“寂寞千秋后,萧然共此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孤独预感,以及对当前心境的深刻认同。在千年后,无论是谁,面对这样的秋夜,都可能产生相似的情感共鸣,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情感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卧病时复杂的心境,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反应,也有对个人命运和历史情感的深刻思考。
舟泊曲江口,孤屿澹欲失。
遥岸渔火明,烟中棹歌息。
当此万籁静,心境两幽寂。
焚香拭焦尾,调轸横陈膝。
琳琅太古音,旨趣复谁识。
欲写我心期,聊以寄所适。
一弹江水清,再鼓秋月白。
月白与风清,惊起鱼龙出。
曲终独徘徊,篷窗风露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