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畿天下枢,薄领日填积。
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
今兹到东城,胥靡暂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觌。
一室静萧然,昏碑帖古壁。
叩阶读新诗,迷闇得指擿。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将夕。
呼马涉归涂,灯火已历历。
又知几何时,更有重来迹。
王畿天下枢,薄领日填积。
自非奉朝请,九衢未尝识。
今兹到东城,胥靡暂逃役。
近指圣俞居,安能不往觌。
一室静萧然,昏碑帖古壁。
叩阶读新诗,迷闇得指擿。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将夕。
呼马涉归涂,灯火已历历。
又知几何时,更有重来迹。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怀旧情调的画面。在这首诗中,王畿被比喻为天下枢纽之重,日积月累,承载着国家的重托。诗人自诩非官非民,从未踏足九衢(即京城中的主要街道),表明其清高脱俗,不愿涉足尘世。
然而,当诗人来到东城时,却不得不暂避役使,寻找一处安身之地。这时,他指向圣俞居所在的方向,内心充满了渴望与尊敬。"安能不往觌"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以及对于高洁生活状态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一室静谧的书房之景,昏暗中古碑上的文字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叩叩作响的门声,是诗人在读新编撰的诗篇,内心迷惘之间,却意外发现了新的启迪。
"笑言殊未足,黯然日将夕"透露出诗人的满足与不舍,时间匆匆,而自己的学问尚且不足。呼唤马匹,准备返回,夜幕低垂,灯火通明,预示着一天的结束。而那句"又知几何时,更有重来迹"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未来再次踏足这片土地的期待与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知识、文化与个人修养的渴望,以及面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独树幽花明屋角,顿惊门户有光辉。
向来荒草几埋径,今日行人欲叩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