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挂明月,羁羽无安眠。
天寒倚脩竹,窈窕谁当看。
平生饱幽独,古井不复澜。
一来英俊中,梦寐犹林泉。
夜直石渠阁,周庐别闲宽。
恨无青藜杖,照此清夜寒。
南枝挂明月,羁羽无安眠。
天寒倚脩竹,窈窕谁当看。
平生饱幽独,古井不复澜。
一来英俊中,梦寐犹林泉。
夜直石渠阁,周庐别闲宽。
恨无青藜杖,照此清夜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石渠阁值勤时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流露。首句“南枝挂明月”,以月挂枝头的景象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寂。接着,“羁羽无安眠”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羁旅状态,表达了他内心的不安与漂泊之感。
“天寒倚脩竹,窈窕谁当看”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寒夜中依靠修长的竹子,孤独地站立,无人欣赏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平生饱幽独,古井不复澜”则展现了诗人一生饱经孤独,如同古井般平静,不再为外界的波澜所动。这不仅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当前心境的描述,表明诗人已经能够从容面对孤独,内心达到了某种宁静的状态。
“一来英俊中,梦寐犹林泉”一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官场,但内心依然向往自然,追求那份宁静与自由。这既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调和。
最后,“夜直石渠阁,周庐别闲宽”描述了诗人夜晚在石渠阁值勤的情景,以及周围环境的宽敞与宁静。“恨无青藜杖,照此清夜寒”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一根青藜杖(古代行夜路的照明工具)陪伴,以驱散夜间的寒冷与孤独,隐含着对知音或伴侣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挑战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误触紫清帝,谪下汉山川。
既来尘世,奇奇怪怪被人嫌。
懒去蓬莱三岛,且看江南风月,一住数千年。
天风自霄汉,吹到剑峰前。做些诗,吃些酒,放些颠。
木精石怪,时时唤作地行仙。
朝隐四山猿鹤,夜枕一天星斗,纸被里云眠。
梦为蝴蝶去,依约在三天。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
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