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缕曲.泊皖城,忆张紫帆,三次前韵》
《金缕曲.泊皖城,忆张紫帆,三次前韵》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空翠浑无界。猛推篷四围山色,乌飞犹碍。

想见诗仙吟眺处,湘管一枝曾带。

认云气都经刻画。

眼底长江东下急,问何能流出兴亡外。

且还我,看山债。迎江塔影岿然在。

怅难寻夕阳天末,楼名镇海。

三国六朝如梦过,禁得英雄几醉。

早付与风飘雪洒。

不解近时何意绪,但茫茫总觉愁来会。

怀古恨,共君悴。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泊舟于皖城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遗迹的沉思,表达了对友人张紫帆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空翠浑无界"写出了四周山色的空灵深远,"乌飞犹碍"则暗示了山势之高峻。诗人想象张紫帆曾在此地吟诗作赋,感叹湘妃竹管的诗意已融入云气之中。

"眼底长江东下急"借长江的奔流寓言历史的流转,"问何能流出兴亡外"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无法超越的疑问。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眼前矗立的迎江塔,"塔影岿然在"象征着历史的永恒,而"怅难寻夕阳天末,楼名镇海"则流露出对往昔辉煌的追忆和失落。

"三国六朝如梦过,禁得英雄几醉"以三国六朝的历史为背景,感叹英雄们的醉生梦死,而这些都已成为过往。"早付与风飘雪洒"表达对岁月无情的感慨,"不解近时何意绪"则揭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最后,"但茫茫总觉愁来会"直抒胸臆,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愁绪,"怀古恨,共君悴"更是与友人同感悲凉,共享这份历史的沧桑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山水、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以羔裘如濡洵美且侯韵为八诗送夹谷子括赴明州推官·其二

水耕当用牛,陆行当用马。

诗书无近功,平世安可舍。

吾州兵荒来,冠盖多苟且。

宁无段干木,意气能少下。

(0)

简汤及翁

六十三翁尚美髯,今年添尽白毵毵。

心如晚路思家马,身似春筐欲茧蚕。

无事官曹容岸帻,有时书帙当清谈。

风情最苦汤公子,家世衣冠旧汝南。

(0)

雁山纪游七首·其一寿昌寺

野服挂僧单,禅扉月未关。

桂香清近佛,秋色老依山。

目尽遥峰出,步回流水闲。

相传登荡路,数处可跻攀。

(0)

素上人圆鉴

何须百鍊取晶荧,大化非由巧力成。

所性本来无阙蚀,认形却恐未分明。

寒泉深夜辘轳静,素魄中天世界清。

到此万缘皆了了,笑他拂拭堕缠萦。

(0)

秋夜宋希仁同吟松风阁有感

相逢长日坐如痴,瘦得吟肩耸过颐。

天意复生郊岛在,人心自逐古今移。

高秋月色行松顶,半夜山中读楚辞。

此道若无千载后,尘昏何处照妍媸。

(0)

还甘泉沈氏诗卷

之人吾畏友,相望水东西。

笔下山林趣,诗中五十题。

读书长闭户,自奉只羹藜。

名字他年出,双松应共齐。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