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
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
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
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
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
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
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
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晨昏之间的忙碌生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年华易逝的感慨。开篇“朝升照日槛,夕次下乌台”,生动地勾勒出官员早出晚归的忙碌轮廓,其中“日槛”和“乌台”都指代工作场所,暗示诗人在官方职务中的辛勤付出。
接着,“风竿一眇邈,月树几裴回”,则是通过对风吹过竿子(可能是官署中用以报时的工具)和月光下树影摇曳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这里,“风竿”和“月树”都是诗人感受时间变化的象征,而“眇邈”和“裴回”则形容这种感觉的模糊而遥远。
在下一句,“翼向高标敛,声随下调哀”,诗人通过对鸟儿归巢和声音渐低的描写,传达了日暮时分的凄凉之感。这里,“翼向”指鸟儿飞回巢穴,而“声随下调哀”则是声音随着夜色降临而变得柔和且带有悲哀。
最后,“怀燕首自白,非是为年催”,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这里,“怀燕”意味着怀旧,而“首自白”则指头发逐渐斑白,象征着时光流逝和个人年华增长,但诗人强调这并非是因为外界压力而感受到时间紧迫。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官场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巧妙利用,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生命轨迹的深刻感悟。
郭门临汝水,镜色入高衢。
鞍马过其上,尘襟荡已无。
及郊逢故友,出涕各沾襦。
神物丧头角,空存尾与躯。
沟木失匠斲,谁施蓝与朱。
并辔不能语,斯文其已夫。
归来授予馆,自为炊彫胡。
且勿厌兹会,日月易以徂。
三日朔风吹暗沙,蛟龙卷起喷成花。
花飞万里夺晓月,白石烂堆愁女娲。
大明广庭踏朝驾,雉尾不扫黏宫靴。
宫中才人承圣颜,捧觞称寿呼南山。
三公免责百姓喜,斗酒十千谁复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