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
閒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
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
閒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夜月下独坐的情景,通过“托旷观以适性,聊纵目而怡颜”两句,展现了诗人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的愿望。接下来的“閒随罔两酬答,动与太虚往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将诗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比作无拘无束的交流,仿佛在宇宙间自由往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月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心旷神怡的氛围,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内心的自我超越。
乡年子胡子,在杭客僧坊。
褐衣冷不絮,蛙灶突不炀。
直言迅风霆,劲气蟠穹苍。
独与俞校理,笑语温而庄。
心探群经奥,目短百氏墙。
折衷不求似,各极其短长。
我时为诸生,拱听私自庆。
融万会于一,掣蔀睹日光。
死生一阔别,今几四十霜。
我既为饥驱,东泛吴下航。
俞公有犹子,吏事析豪芒。
读书复读律,才比百鍊钢。
漕府多俊彦,何异雁鹜行。
秩满升帅府,年劳跻省郎。
功名晚亨奋,自可上庙堂。
我忝里闬末,看子青云翔。
威凤一高举,应龙岂终藏?
送子岁年暮,赠子金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