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骢油壁隐轻雷,消却冰山不复来。
坟土未乾为馁鬼,园花虽好为谁开。
花骢油壁隐轻雷,消却冰山不复来。
坟土未乾为馁鬼,园花虽好为谁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奏事入都出西湖上成四绝(其三)南园》。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花骢油壁隐轻雷,消却冰山不复来。"
这里,"花骢"指的是春天里马儿在花丛中奔跑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季节更替的情景。而"油壁隐轻雷"则是说远处传来了隐约的雷声,但声音很轻微,如同油画中的细腻笔触。接着,"消却冰山不复来"表达了时间流逝和自然界中事物变化无常的情感,即便是一开始坚固如冰山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融,不再回来。
"坟土未乾为馁鬼,园花虽好为谁开。"
这两句则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思考。"坟土未乾为馁鬼"中的“馁鬼”指的是尚未安息的亡魂,"坟土未乾"形象地描绘出新墓刚刚覆盖的泥土还未完全干透,这里诗人通过对逝者的同情,表达了对生与死的思考。而“园花虽好为谁开”则是说尽管庭院中的花朵盛开美丽,但在诗人看来,却因缺少欣赏者而失去了其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和生命无常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间易逝的感慨。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