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徵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贤陶渊明的崇敬之情和对其生活境况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比,表达了陶渊明高洁的品格和自己无法企及的感慨。"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象征着陶渊明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世俗所动摇。而"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叹和敬仰之情。
诗中还通过描述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如"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展现了他清贫自守、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格。"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则表明了陶渊明即使在贫困中也不改变自己的节操。
而后半部分,诗人提到自己与陶渊明相去五百年,每读其传记,都会心生敬仰。"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表达了对陶渊明作品的赞美和传承。而"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则是诗人亲自到陶渊明旧居参观时的心情写照。
最后,通过对比自己与陶渊明的境遇,如"不慕尊有酒, 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对陶渊明生命态度的向往。"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则是对故地景象的描绘,而"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 使我心依然"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家族的敬意和自己的情感连结。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精神风貌和生活境况的描绘,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寻与崇拜。
既难求富贵,何处没溪山。
不成天也,不容我去乐清闲。
短褐宽裁疏葛,柱杖横拖瘦玉,著个竹皮冠。
弄影碧霞里,长啸翠微间。醉时歌,狂时舞,困时眠。
翛然自得,了无一点俗相干。
拟把清风明月,剪作长篇短阕,留与世人看。
待倩月边女,归去借青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