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担山感事·其三》
《武担山感事·其三》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身不入莲社,意非同漆园。

閒来阅风物,归去老山村。

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

灯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

(0)
注释
身:身体。
莲社:古代文人雅集的社团,如佛教中的莲华居士。
意:心意,志向。
漆园:战国时期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曾任漆园吏。
閒来:闲暇之时。
阅:观赏,欣赏。
归去:回到,离去。
气味:这里指志趣、性格。
故:本来,向来。
渊源: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细论:详细讨论。
灯前:灯下。
秋夜永:漫长的秋天夜晚。
忘言:无法用言语表达。
翻译
我并未加入莲花社,心志也与漆园子不同。
闲暇时欣赏自然景色,将来老去隐居山村。
气息和志趣向来契合,根源还需深入探讨。
在灯下度过漫长的秋夜,这些情感不能只用沉默来表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开篇“身不入莲社,意非同漆园”表明诗人并不追求名利,也不愿与世俗之人为伍,而是保持着一颗清净的心灵。"閒来阅风物,归去老山村"则展示了诗人对于红尘滚滚的世事已经看淡,选择回到自然中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某些记忆或情感的珍视和思考。这里的“气味”指的是生活中的点滴、人际间的情谊,而“渊源”则是深远的根源或者由来,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要仔细地去品味和分析这些。

最后,“灯前秋夜永,未可付忘言”则是在描绘一个安静的书房之夜,秋夜漫长而宁静。"灯前"指的是读书或思考时的氛围,而“秋夜永”则是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未可付忘言"可能是诗人对于某些话语或者承诺不愿轻易忘记,表达了一种坚守和忠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落花十首·其一

一年一度惜芳丛,破萼辞条转盼中。

琼苑乍惊飞霰白,锦林俄散落霞红。

蛛丝罥住香犹殢,羯鼓催来色已空。

荣悴由来凭造化,飘零不敢怨东风。

(0)

石龙书院次韵题黄久庵卷

湖水青青映石龙,青山合起紫霄宫。

林藏岳麓千峰雨,瀑引匡庐万壑风。

何许子猷来剡曲,几年诸葛卧隆中。

平生梦想天台路,岁晚相寻黄次公。

(0)

秋日出郭崔甥有诗因次韵

直从亭午坐斜阳,却借南薰作晚凉。

沙路试看骑马快,玉堂刚谢揽衣忙。

移将陇树和云种,折得园葵带露尝。

四十六年公事里,向来尘梦一何长。

(0)

寄题玉山草堂

草堂中人天下奇,昔闻卢鸿今见之。

鲸牙已出沧海底,凤雏犹隐昆山陲。

村醪醉客飞凿落,竹床卧月吹参差。

相知何必曾相识,画里题诗寄所思。

(0)

消夏湾

平湖添一曲,风色遂全幽。

晴泛亦疑雨,山居犹在舟。

橘橙垂户户,菱芡聚洲洲。

不信偏宜夏,暄凉尽可游。

(0)

夜泊富阳

秋夜江风急,楼船水月明。

汀洲散渔火,烟树隐山城。

雁逐星河没,虫依草岸鸣。

乡心愁欲绝,何处捣衣声。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陆九韶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