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
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
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
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
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
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
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
这首诗《初至象郡(其二)》由宋代诗人李格非所作,通过对比古今人物和地域文化,展现了深刻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主题。
首句“去日有近远,寒暑乃不同”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历史的更迭,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与环境。接着,“手捉而喙饮,嗜欲南北通”则以动物的习性比喻人类的欲望,无论南北,人们都追求满足自己的需求,体现了人性的普遍性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是邦亦洙泗,人可牛与弓”将象郡与古代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洙泗相提并论,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尊重与向往。同时,“良知尽虚市,妙质老耕农”赞美了象郡人民的淳朴与智慧,无论是市场上的交易还是田间的劳作,都能体现出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技艺。
“彼时张曲江,此时余襄公”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张曲江和余襄公,强调了象郡在历史上曾涌现出的杰出人才,同时也预示着象郡在当前也可能孕育出新的英才。
“二子稍颖脱,一洗凡马空”进一步赞扬了象郡人才的卓越,将之比作脱俗的骏马,能够超越平凡,展现出非凡的才能与成就。
“斯文隔裔土,后生昧华风”指出文化传承的断层与后辈对传统文化的疏离,强调了保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闽中要常衮,剑外须文翁”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常衮和文翁那样,为地方带来繁荣与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播与教育的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人物与地域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人才培育以及地方发展等方面的深思与期待。
沈子赠我此孤鹤,长颈翛翛瘦躯阁。
羽翼摧伤色惨阻,野性似不堪羁缚。
向人惊掷犹未驯,掩抑知渠意非乐。
时窥只影立清沼,应有遐心思碧落。
整翼欲舞还复休,引颈将鸣更中却。
竹下羞同燕雀群,日长独向莓苔啄。
老夫平生甚爱此,顾玩时时不嫌数。
焚香鼓琴日与俦,主如老夫亦不恶。
我家园亭白日静,水石幽森俨林壑。
尘嚣纷华不汝干,似此岂不堪栖托。
老夫惜汝亦良至,汝独漠然无领略。
罗罼悬空万里悲,鸾凤似有三山约。
风尘扰扰羽毛短,云霄阴阴天路邈。
迟尔三年长养成,任子去去翔寥廓。
时维月初三,尚属寒露节。
友人驾巾车,邀我探岩穴。
匆匆整行装,悠悠循轨辙。
清晨犹戒寒,卓午始微热。
爽气拓清秋,万象同皎洁。
何须事高攀,即此足欢悦。
况彼好峰峦,环围如屏列。
越岭石齿尖,齧残轮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