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江山近,芳林景色新。
相逢如弗乐,花鸟自轻人。
物外江山近,芳林景色新。
相逢如弗乐,花鸟自轻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的独特感受与心境。"物外江山近,芳林景色新",开篇即以“物外”二字点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仿佛眼前的江山、芳林都更为亲近,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近"字不仅指空间上的接近,更蕴含着心灵上的贴近,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感。
接着,“芳林景色新”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芳草繁茂,林木葱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暗示着新生与希望。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美好一面的向往和追求。
后两句“相逢如弗乐,花鸟自轻人”,则转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诗人看来,即使是在自然之中相遇,如果心中没有快乐,那么即使是花鸟这样的自然精灵也会显得轻视人类。这里通过花鸟的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和尊重,应当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当人们内心充满喜悦和平和时,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好,并与之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深刻体现。
山因先师成令名,人心仰止悬青冥。
文侯北面款山扃,石室至今犹南倾。
直松万林天籁声,长材大栋资连甍。
溪泉四出照骨清,润物功溥民罔争。
朝兮新云泽根茎,暮兮和风发勾萌。
山川气禀天地英,民何知为夫子灵。
魏最称治由师经,晋俗自是多诸生。
时尚辞华取未精,皓首学行徒修明。
非无神降弼王庭,国朝当议平文衡。
斯文未丧吾道亨,商之传授今可行。
赤气排空势且然,簿书何急又堆前。
忽来疏雨微云句,置以清冰寒露边。
想见坐中皆玉雪,更知眼界足风烟。
虽然此乐宜输我,公等谈经合细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