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要省缘,省缘易入道。
如何无事人,搂揽闲烦恼。
奔走富贵门,庄严房舍好。
不知被物使,区区真到老。
出家要省缘,省缘易入道。
如何无事人,搂揽闲烦恼。
奔走富贵门,庄严房舍好。
不知被物使,区区真到老。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出家修行生活的推崇与对世俗追求的反思。
首句“出家要省缘,省缘易入道”,点明了出家修行的核心在于减少外在的牵绊与纷扰,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深入佛法的境界。接着,“如何无事人,搂揽闲烦恼”一句,提出疑问,为何那些看似无事的人,却总是被无谓的烦恼所困扰,暗示了世俗生活中的无尽欲望与纷争是导致烦恼的根源。
“奔走富贵门,庄严房舍好”描绘了世俗人士为了追求财富与地位而忙碌奔波,不惜花费大量精力与财力来装饰自己的住所,以此彰显身份与地位。然而,“不知被物使,区区真到老”则揭示了这种生活方式的虚妄与徒劳,人们终其一生都在为物质与名利所驱使,却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与精神的追求,最终可能只是在物质的幻象中虚度光阴。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出家修行对于摆脱世俗束缚、追求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世俗社会的盲目追求提出了深刻的反思。
出家佛子,物外高流。挈锡携瓶,访寻知识。
须是踏著自己稳实田地,方解茆庵石室折脚铛儿。
煮粥煎茶,接待往来,随家丰俭。
未到如斯境界,不可虚延岁月。
二六时中,收视返听。子细揣摩,是何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