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已与世违,超然景方寂。
嘉树敷层阴,芳苔间行迹。
飞淙如练悬,断厓若天辟。
亭亭山上云,齿齿溪中石。
岂无同心人,高谈共晨夕。
檐虚岚湿衣,窗迥风生席。
雅趣良足耽,营营竟何益。
身已与世违,超然景方寂。
嘉树敷层阴,芳苔间行迹。
飞淙如练悬,断厓若天辟。
亭亭山上云,齿齿溪中石。
岂无同心人,高谈共晨夕。
檐虚岚湿衣,窗迥风生席。
雅趣良足耽,营营竟何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萧镃所作的《题山水图二首(其二)》。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画面,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身已与世违,超然景方寂"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接下来,他细致描绘了树木的浓荫、青苔的痕迹、瀑布如练悬挂和悬崖似天开的壮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亭亭山上云,齿齿溪中石"运用叠词,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山峦云雾缭绕和溪流石头错落的动态美。诗人感叹道,虽然有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一同欣赏这美景,共享清晨傍晚的高谈阔论,但"檐虚岚湿衣,窗迥风生席"的清幽环境又让他觉得这样的雅致趣味更值得沉醉。
最后两句"雅趣良足耽,营营竟何益"表达了诗人对追求世俗功利的质疑,认为欣赏自然之美和品味高雅情趣更能带来心灵的满足,而繁忙的世俗事务则显得微不足道。整首诗以山水为载体,寓言个人心境,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
凌晨有客来款门,盥栉下榻呼冠巾。
怪生鹊喜绕庭树,迎客不但填河津。
清尊湛湛开北牖,颐指市奴骏奔走。
烹鲜煮饼罗朝盘,苜蓿阑干岂有无。
一杯两杯叱先驱,群羊入梦撞瓮菹。
三杯四杯舌底滑,阖坐牢辞辄投辖。
共言卯饮夕不同,能使终日长冬烘。
一朝便废一日事,除却投床百无技。
老夫笑倒绝冠缨,人生无日无经营。
经营至竟有底成。
谨閟此舌君勿评。
直须大噭五六七,不醉不扶毋返室。
高眠一枕醉复醒,莫管今朝更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