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夜夜月,日日淡于秋。
林樾清晖里,江山灏气流。
天高无际碧,地胜自然幽。
泛滥壶觞客,谁能识此游。
西陵夜夜月,日日淡于秋。
林樾清晖里,江山灏气流。
天高无际碧,地胜自然幽。
泛滥壶觞客,谁能识此游。
这首诗描绘了西陵桥夜晚的月色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洒在西陵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首句“西陵夜夜月”,直接点题,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般倾泻在西陵之上。接着,“日日淡于秋”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月色的柔和与淡雅,仿佛秋天的月色更为柔和,给人以舒适之感。
“林樾清晖里,江山灏气流”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林间月光洒落,清辉照耀,江山之间,浩然之气流动,既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也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沉的情感。这里,“清晖”、“灏气”两个词分别描绘了月光的清澈明亮和江河的广阔气势,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画面。
“天高无际碧,地胜自然幽”则从更高的视角审视整个场景,天空碧蓝无垠,大地幽静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更触及了心灵深处的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泛滥壶觞客,谁能识此游”两句,以宴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此美景中畅饮、享受自然之乐的珍惜之情。这里的“泛滥”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宾客们在美景中尽情欢饮的情景,而“谁能识此游”则表达了对这种难得体验的感慨,以及对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共享这份美好时光的感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西陵桥夜晚月色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近闻韦氏妹,迎在汉钟离。
郎伯殊方镇,京华旧国移。
春城回北斗,郢树发南枝。
不见朝正使,啼痕满面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