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空明暗,各不相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色空明暗,各不相知”这一对偶句,巧妙地表达了禅宗中关于色空无我的哲理。色与空,明与暗,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依存,彼此之间并无明确界限,象征着万物的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色”指的是物质世界的现象,“空”则是指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或真相,即空无一物的状态。这两者“各不相知”,意味着它们各自独立存在,却又在某种意义上相互关联。
接下来的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学思考。诗人似乎在行走中遇到了水流的尽头,这是一种自然界的限制,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转折点。然而,在面对这样的限制时,诗人选择停下脚步,静静地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如何自由地升起和变化。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更是对生命状态的一种反思。在“水穷”之处,诗人找到了新的开始,正如云朵的起落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的哲理:在面对困境或终点时,不应感到绝望或停滞不前,而是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开放,以接受新事物的到来。这种态度体现了佛教中“随缘”的思想,即顺应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通过这种诗意的表达,诗人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更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心灵境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东溪史处士
咫尺东溪路,年来偶访迟。
泉声迷夜雨,花片落空枝。
石径逢僧出,山床见鹤移。
贫斋有琴酒,曾许月圆期。
赠别离
碧玉飞天星坠地,玉剑分风交合水。
杨柳听歌莫向隅,鸡鸣一石留髡醉。
蹄轮送客沟水东,月娥挥手崦嵫峰。
蛮天列嶂俨相待,风官扫道迎游龙。
天姥剪霞铺晓空,漴漴大帝开明宫。
文鲸掉尾四海通,分明瀑布收灵桐。
山妖水魅骑旋风,魇梦齧魂黄瘴中。
借君郎鉴入崆峒,灵光草照闲花红。
题清镜寺留别
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乱压松枝。
世人并道离别苦,谁信山僧轻别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