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城何代倚岧峣,苑户祠宫并寂寥。
三月莺花千古恨,五更风雨百灵朝。
桥山弓剑疑黄帝,昆水旌旗近绛霄。
不料霸图销歇后,又经劫火土成焦。
宫城何代倚岧峣,苑户祠宫并寂寥。
三月莺花千古恨,五更风雨百灵朝。
桥山弓剑疑黄帝,昆水旌旗近绛霄。
不料霸图销歇后,又经劫火土成焦。
这首清代诗人林寿图的《望梁山》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与自然景色交融的画面。首句“宫城何代倚岧峣”以问句开篇,暗示了梁山昔日宫殿的雄伟壮观,但已经历了无数岁月。接下来的“苑户祠宫并寂寥”则揭示了这些遗迹如今的荒凉和静寂,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沉寂感。
“三月莺花千古恨”借春天的莺歌花舞,寄托了无尽的历史哀愁,暗示着梁山曾经的繁华已成过往。而“五更风雨百灵朝”则通过风雨中的百灵鸟,寓言了朝代更迭、人事如梦的变迁。
“桥山弓剑疑黄帝”提及黄帝陵,暗示梁山可能与古代帝王或神话传说有关,增添了神秘色彩。“昆水旌旗近绛霄”描绘了远处旗帜飘扬的景象,可能是对往昔辉煌的想象,或是对梁山作为军事要地的联想。
最后两句“不料霸图销歇后,又经劫火土成焦”,直接表达了对梁山由盛转衰,历经战火摧残的感慨,寓意王朝兴衰、世事无常的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梁山为载体,通过描绘其变迁,寓言了历史的兴衰和人生的无常,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哲理意味。
秣陵城南秋雨来,西风吹上雨花台。
台高俯瞰白下尽,渡江云断斜阳开。
江声如雷走吴楚,木叶翻飞塔铃语。
龙盘虎踞难久居,吴宫晋苑知何处。
梅冈东下谒丛祠,野草垂花覆断碑。
拾得祠前五色石,犹疑碧血染当时。
六朝文物终沦丧,燕邸少师亦虚妄。
重怀忠节独迟留,归看暮霭横秋嶂。
西湖湖水阔,东湖湖水长。
东西同一湖,湖色争天光。
我昔曾往东湖去,去时忝作潇湘主。
我今复向西湖游,游踪重上岳阳楼。
岳阳楼下多樯橹,天高秋朗澄沙渚。
晨光暮霭气万千,日往月来人今古。
古今作者皆登临,谁识先忧后乐心。
山岳江湖自形胜,乾坤吴楚多胸襟。
胸襟亦何托,古人不可作。
先迹手摩挲,读罢泪并落。
泪落不能收,霜露春复秋。
回头已卅载,此日来孤舟。
此日孤舟空往还,半年三度看君山。
三度君山长不改,嗟我白发非故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