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台号长风,惊沙暗浊水。
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
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
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
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
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
悲台号长风,惊沙暗浊水。
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
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
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
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
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
这首诗描绘了稠桑道上悲凉而艰辛的景象。"悲台号长风,惊沙暗浊水",诗人以长风悲号和浑浊的水流,渲染出一种压抑与苍茫的气氛。"枝股百道流,刮削两崖起",形象地刻画了道路险峻,如同山崖被风吹刮,水流切割的场景。
接着,"南卧稠桑道,天阱二十里",将道路比作深深的天井,暗示了行程的艰难和遥远。"黄尘深没胫,游子心欲死",黄沙漫天,行人深陷其中,疲惫至极,几乎丧失生的希望。然而,"读书性所乐,困阨苦违已",诗人表达出即使身处困境,仍坚守读书的乐趣,不愿放弃求知的信念。
最后,"何日息奔腾,秋堂富文史",诗人期盼有一天能结束奔波,回归宁静的秋堂,沉浸在丰富的书籍中,享受知识的富饶。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元代杨弘道的文学风格。
灯火烟波认有无,天低月暗两模糊。
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
微月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
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
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
八枝急棹灯船过,我自湖光一叶摇。
玉雪坡南月露东,石湖故迹水浮空。
诗人亭榭词人路,无限烟波送小红。
尧峰远映水中央,曲港湾湾见水乡。
满岸人家满船火,石湖过后过横塘。
偃月成桥水作油,一城灯火认苏州。
摇船夜入姑苏市,宛在屏风镜里游。
有黍者华,植于阪田。何以膏之,阴雨自天。
三时不害,实维丰年。我亩南东,芟柞载治。
九谷三农,罄无不利。有熠其华,献之为瑞。
其华熠熠,其实离离。丰我天庾,洁我神粢。
神其歆止,民力存斯。康年迄用,万邦其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