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春别后,沙舸独归时。
鹅鸭东西宅,菰蒲远近陂。
藕深荷盖密,竹瘦笋鞭迟。
野趣谁能识,唯应白鹭知。
江桥春别后,沙舸独归时。
鹅鸭东西宅,菰蒲远近陂。
藕深荷盖密,竹瘦笋鞭迟。
野趣谁能识,唯应白鹭知。
这首明代杨基的《江村杂兴(其七)》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离别场景和自然景色。首句“江桥春别后”,点明了季节和离别的背景,给人以淡淡的离愁。接着,“沙舸独归时”展现了诗人独自离去的情景,孤舟一叶,更显寂寥。
“鹅鸭东西宅,菰蒲远近陂”通过描绘鹅鸭在宅前水边游弋,以及菰蒲生长在远处池塘的景象,展现出江村的宁静与生机。这里运用了对仗,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
“藕深荷盖密,竹瘦笋鞭迟”进一步描绘了水边植物的细节,荷叶茂密,新竹初生,显示出春天的繁盛与成长。最后一句“野趣谁能识,唯应白鹭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田园野趣的理解,认为只有懂得欣赏自然的白鹭才能真正理解这份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江村春日的独特感受,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
宦游非所安,举足常徊徨。
官事似马曹,自谓真漫郎。
犹惭上官前,簪裳久低昂。
归辄痛扫溉,草木有幽香。
但令眼中青,不问眉间黄。
何期逢故侯,一见心清凉。
扬袂指乡国,矫翼西南翔。
危言气峥嵘,高怀涕淋浪。
更怜凡草木,欲置桃李场。
作诗借光辉,此意宁可忘。
吾之好石如好色,要须肌理腻且泽,真成入眼轻连璧。
吾之好石如好声,要须节奏婉且清,真成入耳轻连城。
闽浙江淮随牒去,岂无一二石佳处,终之难得声色具。
飞篷今始转广东,英石不与他石同。
其色灿烂声玲珑,小山突兀百千重。
万钱得之归自奉,稍闲更为山作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