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得荆卿,名声惊六国。
已感燕丹恩,思报燕丹德。
悠悠易水寒,飒飒风萧瑟。
壮士从此去,飘然入秦域。
气凌帝王尊,图穷无变色。
剑术虽云疏,谁不谓勇力。
壮哉匹夫志,之死矢靡慝。
燕丹得荆卿,名声惊六国。
已感燕丹恩,思报燕丹德。
悠悠易水寒,飒飒风萧瑟。
壮士从此去,飘然入秦域。
气凌帝王尊,图穷无变色。
剑术虽云疏,谁不谓勇力。
壮哉匹夫志,之死矢靡慝。
这首清代诗人蔡衍鎤的《咏史(其一)》以燕丹与荆轲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荆轲的忠诚与英勇。首句“燕丹得荆卿,名声惊六国”点出荆轲因燕丹的信任而名动天下,接下来“已感燕丹恩,思报燕丹德”表达了荆轲对燕丹知遇之恩的深深感激。诗人通过“悠悠易水寒,飒飒风萧瑟”描绘了易水送别的凄凉场景,烘托出壮士赴秦的决心。
“壮士从此去,飘然入秦域”刻画了荆轲义无反顾的形象,他气概非凡,视帝王如无物:“气凌帝王尊”。当“图穷无变色”时,荆轲展现出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尽管剑术并非精熟,“谁不谓勇力”,但他的勇气和决心令人赞叹。最后两句“壮哉匹夫志,之死矢靡慝”高度赞扬了荆轲为报答燕丹不惜生死的高尚节操,赞美了他的忠诚与勇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荆轲刺秦的历史片段,表达了对这位悲剧英雄的敬仰之情。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
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
想此玩云月,狼籍盘与樽。
井径亦已没,漫然禾黍村。
摧藏羊昙骨,放浪李白魂。
亦已同山丘,缅怀莳兰荪。
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
万事付鬼箓,耻荣何足论。
天机自开阖,人理孰畔援。
公色无惧喜,傥知祸福根。
涕泪对桓伊,暮年无乃昏。
君游苦数归苦晚,一驿险有千里远。
知君陟降旦暮间,马力不劲厌长坂。
雨脚坠地花枝低,风头入溪蒲叶偃。
此处登临不奈愁,琼树森森遮叠巘。
不得君子居,而与小人游。
疵瑕不相摩,况乃祸衅稠。
高语不敢出,鄙辞强颜酬。
始云避世患,自觉日已偷。
如傅一齐人,以万楚人咻。
云复学齐言,定复不可求。
仁义多在野,欲从苦淹留。
不悲道难行,所悲累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