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骈旁枝,天下始疑。黼黻虫彝,明昧于离。
钟吕竹丝,蔽聪者师。耳目馀资,犹使情移。
矧复名实,曾史杨墨。胶漆人寰,簧鼓士域。
坚白异同,长此安极。凡彼诸名,嚣嚣众鸣。
适人之适,与物俱惊。凫胫虽短,续之则懑。
鹤胫虽长,断之则伤。使天下惑,矩千规亿。
礼乐步趋,诗书饮食。使天下殉,神尧智舜。
臧谷均亡,蹠夷同殣。其馀纷纷,彼见彼闻。
不离彼文,余曷可群。余愧道德,何敢淫僻。
仁以为声,义以为色。非旷非朱,亦非所亟。
多骈旁枝,天下始疑。黼黻虫彝,明昧于离。
钟吕竹丝,蔽聪者师。耳目馀资,犹使情移。
矧复名实,曾史杨墨。胶漆人寰,簧鼓士域。
坚白异同,长此安极。凡彼诸名,嚣嚣众鸣。
适人之适,与物俱惊。凫胫虽短,续之则懑。
鹤胫虽长,断之则伤。使天下惑,矩千规亿。
礼乐步趋,诗书饮食。使天下殉,神尧智舜。
臧谷均亡,蹠夷同殣。其馀纷纷,彼见彼闻。
不离彼文,余曷可群。余愧道德,何敢淫僻。
仁以为声,义以为色。非旷非朱,亦非所亟。
这首诗《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一)骈拇》由明代诗人郭之奇创作,深入探讨了名实、道德、仁义等哲学议题,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社会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诗中首先提出“多骈旁枝,天下始疑”,指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物和观念,引发人们的疑惑。接着,“黼黻虫彝,明昧于离”描绘了人们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摇摆不定的状态。随后,“钟吕竹丝,蔽聪者师”比喻知识与艺术如何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但同时也可能成为误导的工具。诗中强调了耳目之外的其他资源对于情感的影响,以及名实关系的复杂性。
“矧复名实,曾史杨墨。胶漆人寰,簧鼓士域。”这一句进一步阐述了名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不同学说对人的影响。通过“坚白异同,长此安极”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索和对永恒真理的追求。接下来,“凡彼诸名,嚣嚣众鸣。适人之适,与物俱惊。”揭示了名实之争的普遍性和对个体和社会的冲击。
“凫胫虽短,续之则懑。鹤胫虽长,断之则伤。”这一比喻生动地说明了人为追求完美而做出的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的痛苦和伤害。最后,“使天下惑,矩千规亿。礼乐步趋,诗书饮食。使天下殉,神尧智舜。臧谷均亡,蹠夷同殣。”强调了社会规范和理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价值观的共存与冲突。
“其馀纷纷,彼见彼闻。不离彼文,余曷可群。”表达了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最后,“余愧道德,何敢淫僻。仁以为声,义以为色。非旷非朱,亦非所亟。”总结了作者对道德和仁义的坚持,以及对极端行为的拒绝,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哲学立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道德和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