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花露欲生泥,十二街头漫漫飞。
落絮游丝共无赖,半粘香汗半罗衣。
春城花露欲生泥,十二街头漫漫飞。
落絮游丝共无赖,半粘香汗半罗衣。
这首元代诗人贡师泰的《咏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城市中的尘埃景象。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将春城的花露、飞舞的落絮与游丝、沾染香汗的罗衣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春日尘埃满城的画面。
首句“春城花露欲生泥”描绘了春天的城市,花朵上的露水仿佛要滴入泥土,暗示着春雨的临近或已经降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湿润的气息。
“十二街头漫漫飞”则进一步渲染了尘埃的弥漫,仿佛在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上都飘荡着尘埃,形成一片朦胧的景象。这里的“十二街”可能是指城市的主要街道,也可能是泛指众多的街道,强调了尘埃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接下来,“落絮游丝共无赖”一句,将落下的柳絮与飘动的游丝并置,形象地表现了它们在空中自由飘荡的姿态,同时也暗含了它们的轻盈与随性。“半粘香汗半罗衣”则是对尘埃沾染衣物的细节描写,通过“香汗”一词,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活动状态,还暗示了春日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尘埃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
君来何所闻,君去何所见。
自古慕虚名,往往轻既面。
窃常恃赋禀,平直如劲箭。
是以五十年,长甘守贫贱。
相逢嗟未几,遽远剧飞电。
今虽行已晚,多谢勤相唁。
吾友苏子美,闻昔许君诗。
子美今下世,令人重嗟咨。
当其不得志,泥水蟠蛟螭。
未激西海流,安可气吐霓。
吴洲逢朱鳖,腹有百碧遗。
他时使我观,我观颜忸怩。
便欲焚笔砚,奈何难争驰。
三骢忽出乘楚艘,直气突兀如吴涛。
大都智勇皆世豪,横身破浪亲战舠。
回舷受箭谁畏曹,猛士心伏寒生毛。
风声鹤唳传九皋,何用宝刀称孟劳。
右持酒杯左持螯,功成各慕前人高。
不言大享烹太牢,下与尺鴳翔于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