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已难收,辽西事欲去。
诸客方闹堂,主人向何处?
东邻假兵力,移民亟盘踞。
意图数年间,逼我以生聚。
列国知其谋,染指竞借箸。
吾民如寄生,覆巢在旦暮。
国亡定何状,睹此应可悟。
朝端谁人杰,铁错烦屡铸。
永贞刘兴甲,访我如有诉。
吾闻二子来,举足不及履。
见渠先致唁,聊以沫相煦。
及今犹可救,投药勿再误。
辽民休酣寝,人事委天数。
辽东已难收,辽西事欲去。
诸客方闹堂,主人向何处?
东邻假兵力,移民亟盘踞。
意图数年间,逼我以生聚。
列国知其谋,染指竞借箸。
吾民如寄生,覆巢在旦暮。
国亡定何状,睹此应可悟。
朝端谁人杰,铁错烦屡铸。
永贞刘兴甲,访我如有诉。
吾闻二子来,举足不及履。
见渠先致唁,聊以沫相煦。
及今犹可救,投药勿再误。
辽民休酣寝,人事委天数。
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时期东北边疆的动荡局势。首句“辽东已难收,辽西事欲去”描绘了辽东和辽西地区的紧张形势,暗示战事难以挽回。接下来,“诸客方闹堂,主人向何处?”暗指外敌喧嚣,而国家无力应对,不知所措。
诗人批评了“东邻假兵力,移民亟盘踞”的策略,认为这是企图通过人口聚集来威胁国家。列国纷纷介入,诗人感慨“国亡定何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他期待有“朝端谁人杰”能挺身而出,但现实中却感到失望。
“永贞刘兴甲,访我如有诉”提及了一位名叫刘兴甲的人物,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盟友,他们寻求对策。诗人表示,面对危机,应该立即行动,“投药勿再误”,暗示时不我待,必须果断应对。
最后两句“辽民休酣寝,人事委天数”提醒辽民勿忘国难当头,人事变迁难以逆料,只能听天由命。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忧国忧民的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改革的期盼。
瑶琴欲高张,角弓贵持满。
至人漱正阳,神明日三浣。
驾言陟天孙,揽啸迎风馆。
明月升娥光,鲜霞流玉碗。
逢君安期子,相求何嬿婉。
至道如膏粱,厌饫世所罕。
秦皇不可说,怀策自萧散。
抚节一悲歌,时逝将奈何。
玄霜杀百卉,积石扬洪波。
宁无鲁阳德,回日扶桑柯。
水落滩更高,我船苦难上。
舟子声凄酸,榜歌不能唱。
天寒白雾深,川路迷苍莽。
山月忽西东,愁人苦相向。
霜气一冬乾,水声半夜长。
衣食分熊罴,无金士难养。
久戍尽黧黑,绝地无盐酱。
所历州县多,牛酒有谁饷。
微闻沙中语,军穷生怨望。
秋霜何凛冽,孤凤寒无衣。
摛藻如云霞,五经徒纷披。
微言在糟粕,千秋知者希。
子志在春秋,我学惟蓍龟。
阴阳道所贵,生杀其乘时。
丹青亦寓言,游艺聊自嬉。
浩荡象天形,山川相蔽亏。
为余貌山鬼,窈窕含忧思。
灵修在毫素,终古见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