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创得此轮椎,藉问斯斋复始谁。
一切名称都幻相,交芦堪悟即还离。
山庄创得此轮椎,藉问斯斋复始谁。
一切名称都幻相,交芦堪悟即还离。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创得斋》。诗中以“创得斋”为题,探讨了斋名背后的哲理与宇宙观。
首句“山庄创得此轮椎”,以“轮椎”比喻“创得斋”的创立,暗示了斋名蕴含着一种创造、革新之意。这里“轮椎”可能象征着不断转动、发展的自然规律或宇宙真理,通过“创得斋”的设立,诗人似乎在探索和揭示某种深层的智慧。
次句“藉问斯斋复始谁”,则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创得斋’是谁最初设立的?”这里的“复始”可以理解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意思,引申出对事物起源和循环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一问,引导读者思考宇宙万物的起源与循环,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位置。
后两句“一切名称都幻相,交芦堪悟即还离”,进一步深化了对名相与本质、相对与绝对关系的探讨。诗人认为,世间的一切名称都是虚幻的现象,它们并非事物的本质。而“交芦”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通过“悟”这一行动,人们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从而达到对“即还离”的理解,即事物在相互作用中既存在又消失,体现了宇宙间动态平衡与变化的哲学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创得斋”的设立,探讨了名相与本质、循环与变化、相对与绝对等哲学问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