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声难定,缘知听未真。
苦将阶下意,说与梦中人。
风露初侵夜,星河欲向晨。
玉墀他日好,亦未称间身。
岂有声难定,缘知听未真。
苦将阶下意,说与梦中人。
风露初侵夜,星河欲向晨。
玉墀他日好,亦未称间身。
这首清代鲁一同的《蟋蟀》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交流。首句“岂有声难定”,暗示蟋蟀鸣叫的声音虽然微弱,但诗人却能捕捉到其中微妙的变化,体现了对自然之音的敏感。次句“缘知听未真”进一步强调,这种听觉的把握并非表面的感知,而是深入内心的领悟。
“苦将阶下意”表达了诗人试图将阶下所感的寂寥或思绪,通过梦境传递给远方的人,显示出一种深情的寄托。接下来,“风露初侵夜,星河欲向晨”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风露和即将破晓的星河,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也寓言着时光的流转和情感的绵长。
最后两句“玉墀他日好,亦未称间身”,诗人想象未来的美好,但认为自己目前的境遇还不足以完全匹配这样的期待,流露出一种谦逊和自我审视的态度。整首诗以蟋蟀为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摇落江村菊就荒,苦无节物报重阳。
病来欲废传杯旧,老去唯思著帽强。
已变枫丹秋尽力,仅存萸紫晚添香。
登高有景那能赋,唤取骚人赵与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