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梦初惊觉,春禽已乱鸣。
北风半夜雨,东旭一窗晴。
道在心偏逸,诗成气转清。
行藏信随遇,庶以达吾生。
晓梦初惊觉,春禽已乱鸣。
北风半夜雨,东旭一窗晴。
道在心偏逸,诗成气转清。
行藏信随遇,庶以达吾生。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醒来时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晓梦初惊觉,春禽已乱鸣”生动地展现了春天早晨的生机勃勃,梦醒后听到鸟儿的欢鸣,仿佛大自然在以它独有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天。接着,“北风半夜雨,东旭一窗晴”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夜晚与清晨的不同景象,北风带来夜间的细雨,而东方的太阳则在清晨带来了明媚的阳光,这种变化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自然界中阴晴不定的规律。
“道在心偏逸,诗成气转清”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与追求,认为真正的自由和超脱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诗歌的创作则能进一步净化心灵,使气息更加清新。最后,“行藏信随遇,庶以达吾生”则体现了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相信生活中的起落沉浮都是自然的安排,通过这样的生活哲学达到对生命真谛的理解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南山有猛虎,食人无乐土。
悲风飒飒来,山鬼诉穷苦。
似诉当初时,被食人不知。
筋骨遭狼籍,皮肉受离披。
侠儿欲扑之,陷阱不先治。
反增猛虎怒,咆哮不可持。
攫兽食其䴠,攫人食其脂。
当道而蹲距,眈眈常苦饥。
行人无所逋,畏虎兼畏狐。
狐为虎牙爪,搏噬与之俱。
一虐犹难避,两虐将安图!
生莫近狐穴,死莫傍虎嵎!
生死不自由,前路立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