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
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
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
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杂兴十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处境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清谈、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自嘲。
开篇“少喜清谈拙自谋,行年至此复焉求。”表明诗人虽不擅长于清谈之术,但仍旧追求这份精神上的寄托和满足。随后的“归休谁肯争幽谷,贫杀犹堪买沃洲。”则写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即便是在贫困交加的情况下,也愿意买一块沃野之地,以此作为归宿。
中间两句“笛作曾垂安石泪,扇遮难护彦回羞。”通过对古代贤人安石和彦回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士风度的赞赏与自嘲之情。安石以清高自许,彦回则以谦退著称,诗人自比不过,却也只能在心里羡慕他们的风骨。
末尾两句“伯阳老去差奸黠,真出函关不少留。”则是借用古代伯陽之事来表达自己对于年华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感慨。诗人自比为伯陽,用“奸黠”形容自己的狡猾老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逃离世俗纷争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通过对自然和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南国有嘉树,花若赤玉杯。
曾无冬春改,常冒霰雪开。
客从天目来,移比琼与瑰。
赠我居大梁,蓬门方尘埃。
举武尚有碍,何地可以栽。
每游平棘侯,大第夹青槐。
朱栏植奇卉,摩碧为壅台。
于此岂不宜,亟致勿徘徊。
将看荣茂时,莫嗤寒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