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冶父道中还家》
《从冶父道中还家》全文
明 / 方以智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作客寒冬冬至节,日夕北风何凛冽。

同云布地卷茆村,悲号中夜枯桑折。

五更风止天未明,半空淅沥雨作雪。

长涂一望高下平,鸡鸣门外无车辙。

披裘骑马行雪中,以手执鞭冷如铁。

男儿他乡自苦卒,安居那得成豪杰。

荒田不种少人烟,野河冰合桥梁绝。

驰驱百里始还家,入门夜暗灯将灭。

道路风尘阻且长,相逢气结不能说。

亲戚家人皆笑余,年年岁岁长离别。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寒冬时节,从远方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情感。

首句“作客寒冬冬至节”,点明了时间背景,冬至节时分,寒风凛冽,为全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接着,“日夕北风何凛冽”一句,通过描述北风的凛冽,渲染出一种寒冷刺骨的氛围。随后,“同云布地卷茆村,悲号中夜枯桑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乌云密布,狂风卷起茅屋,枯桑在夜风中悲鸣折断,营造出一种荒凉与悲壮的意境。

“五更风止天未明,半空淅沥雨作雪”写出了风停雨雪交加的景象,清晨的天空中飘落着雪花,预示着严冬的到来。接下来,“长涂一望高下平,鸡鸣门外无车辙”描绘了一条漫长的雪路,路上静悄悄的,只有远处的鸡鸣声打破了寂静,给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

“披裘骑马行雪中,以手执鞭冷如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地中艰难前行的情景,手握冰冷的马鞭,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寒冷。这不仅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坚韧。

“男儿他乡自苦卒,安居那得成豪杰”表达了诗人对远在他乡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和安定生活的向往。接着,“荒田不种少人烟,野河冰合桥梁绝”描绘了家乡的荒凉景象,河流结冰,桥梁封闭,人烟稀少,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驰驱百里始还家,入门夜暗灯将灭”写出了诗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家中,但迎接他的却是夜色中的昏暗灯光,暗示了回家后的疲惫与失落。而“道路风尘阻且长,相逢气结不能说”则表达了与亲人重逢时复杂的心情,既有喜悦,也有难以言表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艰辛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者介绍
方以智

方以智
朝代:明

方以智(1611—1671),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崇祯13年进士,官检讨。弘光时为马士英、阮大铖中伤,逃往广东以卖药自给。永历时任左中允,遭诬劾。清兵入粤后,在梧州出家,法名弘智,发愤著述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10年3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自沉于江西万安惶恐滩殉国。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猜你喜欢

偶作

片月衔山远,归云傍树横。

江城吹玉笛,日夜故园情。

(0)

和宋白玉蟾弹琴诗韵·其一

湛然抱琴癖,閒弹送夕阳。

云和不可作,一曲一回肠。

(0)

山村

学鸣翠鸟贴枝飞,无主红花乱碧围。

溪女贪看岩瀑落,不知细雨湿罗衣。

(0)

琴韵楼春尽遣怀·其一

搓烟垂柳一丝丝,帘押无风放故迟。

正是养花天气好,又缘小病负芳时。

(0)

丙辰除夕

共迎新岁复何求,亦有人多卒岁忧。

不信请从城市听,几家欢笑几家愁。

(0)

客中值夜

小窗雨过动吟情,乡思欺人睡未宁。

剪烛拥衾閒坐久,冷风吹月堕围屏。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